血煞似决堤洪流狂涌。
掌印排山倒海般轰杀而至,其威势恐怖至极,骇人的血煞威压将楚铮锁定。
五指徐徐捏合,便欲将楚铮握持、擒拿。
再慢慢的折磨。
血鲨将并没有很重视楚铮,毕竟只是一个灵王境大成而已,就算是再厉害,能无敌于灵王境,但与灵皇境的差距却也明显。
再进一步来说,就算能媲美一些灵皇境。
又如何?
他可不是一般的灵皇境。
所以,他那一掌并没有动用全力,甚至只是动用此化身三成力量。
就算如此,一般的灵皇境入。。。。。。
海风拂过归忆岛的石碑,带着咸涩与微凉,在碑面刻痕间低回盘旋。那行“我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记得”早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唯有春日新绽的花瓣年复一年覆盖其上,仿佛时间本身也在为这句话献祭温柔。
而在千里之外的南疆启明堂,晨钟刚刚敲响第七声。学堂内,数十名少年正伏案执笔,抄录昨夜由北方传来的口述记忆??一名老猎人临终前回忆起三十年前亲眼所见:一支净忆司小队焚毁整座山村,只因村中孩童在歌谣里唱出了失传的族姓。纸页轻响,墨香浮动,每个字都像是一次小小的复活。
讲台之上,一位身着素青长裙的女子缓缓起身。她鬓角已染霜色,眼神却依旧清亮如初雪映月。她是苏挽,如今启明堂的主讲人,也是《承忆录》编纂局的首任总辑。十年来,她未曾再踏足深海一步,可每夜梦中,那片银焰仍在心口跳动,如心跳般恒久不息。
今日课程结束时,她并未立刻离去,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手稿,轻轻放在讲台上。
“这是陆知远最后一次寄给我的信。”她的声音不高,却让整个学堂陷入静默,“不是用笔写的,是用血写在一张薄如蝉翼的记忆绢上。那时他已在海渊殿底层,离地心不过百步之遥。”
孩子们屏息凝神。有人悄悄握紧了同伴的手。
“他在信里说:‘我终于明白,真正的遗忘不是记不得,而是不敢提、不能说、不愿听。我们曾把真相埋进海底,现在,该让它浮上海面了。’”
她顿了顿,指尖抚过那行早已干涸的血字,像是在触摸一段沉睡的灵魂。
“他还说……‘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封信,请替我告诉所有愿意听的人: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终于敢哭出声的孩子。’”
话音落下,窗外忽有风起,吹动檐下铜铃。那一瞬,仿佛天地共鸣,连阳光都微微震颤。
同一时刻,西域碑林深处,一名年轻学者正跪坐在“陆知远”碑前,手中捧着一本残破的日志。这是他在一处废弃地宫中发现的,属于当年参与反忆塔仪式的一位白衣长老。日志最后一页写着:
>“那夜,我们称其为‘净化’。
>可当我看见那个婴儿睁眼看向世界的第一刻,眼中没有光,只有深渊般的理解??
>我知道,不是我们在塑造容器,
>是他在承受我们的罪。”
学者合上日志,抬头望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洒下的光恰好落在碑文上:“他曾替我们忘记,也替我们记住。”他忽然泪流满面。
而在南海底古城遗址,忆宁每年都会回来一次。这一次,她带来了三位学生,都是承忆会新晋的记录者。她们站在祭坛前,望着那本空白的《赎罪簿》,久久无言。
“老师,”最年轻的女孩轻声问,“既然书页空无一字,我们还要守护它吗?”
忆宁没有立即回答。她弯腰拾起一粒沙,任其从指缝滑落。
“你们听过风的声音吗?”她问。
三人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