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先生,这朱买臣是什么人啊,如何你一听到他的名字,就这么惊讶呢?”路上刘元好奇的询问道。
nbsp;nbsp;nbsp;nbsp;“应该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不过我没想到,他这么年轻就来了长安了。”林清源有些感慨。
nbsp;nbsp;nbsp;nbsp;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朱买臣应该是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时期的人。
nbsp;nbsp;nbsp;nbsp;史书记载,他一直喜爱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又无人举荐,一直拖到了四五十岁,还不得志,直到后来有一篇文章被汉武帝刘彻看中,大为赞赏,后官至一郡太守。
nbsp;nbsp;nbsp;nbsp;不过比起他的做官经历,更神奇的是他的夫妻生活,据说他的妻子因为受不了穷困,所以求了休书,离他而去,可没过几年,朱买臣便做了大官,他妻子又想求复合。
nbsp;nbsp;nbsp;nbsp;然而朱买臣却泼了一盆水在地上,言说她要是能让地上的水再回到桶里,那他就答应复合,他的妻子看到这儿,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羞愤离去。
nbsp;nbsp;nbsp;nbsp;后人将其引申为一个成语,‘覆水难收’,便是如此了。
nbsp;nbsp;nbsp;nbsp;林清源把这个故事稍微修饰了一下,说给刘元听,她又是惊讶,又是意外。
nbsp;nbsp;nbsp;nbsp;“刚才我那男子和他妻子一起挖野菜,也不像是这么狠心的人啊。”她忍不住感慨道。
nbsp;nbsp;nbsp;nbsp;“谁知道呢?许是这会儿他们还没到那个地步吧。”
nbsp;nbsp;nbsp;nbsp;“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能在一起过几十年才分开,就算最后没有复合,也不算什么,只能说造化弄人啊。”林清源摇了摇头。
nbsp;nbsp;nbsp;nbsp;“所以先生才给了那张帖子,要他去找叔孙通大人帮忙吗?”刘元轻声问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是也不是,这人后来能做到一郡太守,想来是有真材实料的,我既是感叹他们的婚姻,也是看重他的才华。”
nbsp;nbsp;nbsp;nbsp;“还有就是,叔孙通大人年纪不小了,也不免会担忧儒家的未来,现在我卖他一个好,他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林清源解释道。
nbsp;nbsp;nbsp;nbsp;“原来是这样。”刘元若有所思。
nbsp;nbsp;nbsp;nbsp;第289章
nbsp;nbsp;nbsp;nbsp;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白得的好处,他们如此,显然是觉得接纳你弊大于利。
nbsp;nbsp;nbsp;nbsp;林清源和刘元玩了一天回宫去了,而拿到帖子的朱买臣却将信将疑,但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他还是在不久后,登门拜访了叔孙通大人。
nbsp;nbsp;nbsp;nbsp;当守门的仆人拿到那张帖子后,不敢怠慢,赶紧就禀报了叔孙通,而后者也认出那是太傅的东西,赶忙让人把朱买臣带了进来。
nbsp;nbsp;nbsp;nbsp;双方交谈了一小会儿,叔孙通就把对方的出身以及这张帖子的来历打听的清清楚楚,然后他给了朱买臣一个承诺,就将他打发走了。
nbsp;nbsp;nbsp;nbsp;等人离开后,叔孙通第一时间就想找老友陆贾商量,可这还没起身,就愣住了,好一会儿又坐了回去,身子也佝偻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老友已经去世了,没人再跟他说说掏心窝子的话了。
nbsp;nbsp;nbsp;nbsp;自己独处了好些时候,他才缓过来一些,并派人把颜产和颜异找来。
nbsp;nbsp;nbsp;nbsp;可话才出口,他又改了主意,言说只把颜异找来即可,仆人不敢多问,赶紧就去请颜异过来。
nbsp;nbsp;nbsp;nbsp;不久后,颜异就来了奉常府邸,叔孙通在书房等着他。
nbsp;nbsp;nbsp;nbsp;两人刚一见面,他就把那张帖子给颜异看了,并跟他说了不久前朱买臣的事,然后问他有什么看法。
nbsp;nbsp;nbsp;nbsp;“太傅给了帖子,却又未曾言明身份,而是把人指派来了老师府上,这很显然是在跟我们儒家示好。”
nbsp;nbsp;nbsp;nbsp;“而且太傅从来都是慧眼识珠,他推荐的人,想来是不会差的。”
nbsp;nbsp;nbsp;nbsp;“若老师肯帮衬一把,那将来这个朱买臣说不定也是我儒家一员大将呢。”
nbsp;nbsp;nbsp;nbsp;颜异年岁不大,但心思缜密,没多久就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nbsp;nbsp;nbsp;nbsp;“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叔孙通闻言却摆了摆手。
nbsp;nbsp;nbsp;nbsp;“那我再问你,太傅又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跟我们儒家示好呢?”他抛出了新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或许是太傅觉得,我们儒家与他更亲近吧。”颜异犹豫了一会儿,这般推测道。
nbsp;nbsp;nbsp;nbsp;“是吗?若论起亲近,法家学派的郅都反而和太傅更熟稔,如若他真是念着情分才会如此,那无论如何,也该更眷顾法家才是。”
nbsp;nbsp;nbsp;nbsp;“你啊,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太傅这是在为将来制衡朝堂做准备呢。”叔孙通感叹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制衡朝堂?弟子不明白,还请老师解惑。”颜异行了一礼道。
nbsp;nbsp;nbsp;nbsp;“你还小,有些事不知道,当今陛下继位没多久,便把张恢这个法家巨头召进了朝堂做了廷尉,为的便是制衡我们儒家。”
nbsp;nbsp;nbsp;nbsp;“而我们儒家和法家因理念不同,不可兼容,故而只能针锋相对,如此一来,道家学派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一直把控着国家的施政方针。”
nbsp;nbsp;nbsp;nbsp;“可随着郅都真正接任了南军统领的位置,握住了军权,而晁错又在朝堂上大放异彩,法家的势力难免就有些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