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家四房,海家兄妹也没别的门路能打听到相关消息了。倒是过了十来天后,表叔公谢文载才从好友陶阁老那里,听到了一些风声,据说镇国公病情不乐观,兴许撑不了多久了,周家雪君小姐挂念祖父母,新君便安慰她,说将来可以接镇国公夫人到京城来长住,那样雪君小姐日后想见亲人时,随时都可以召人进宫晋见。
周雪君从小就是由祖母与母亲带大的,对她们的感情很深。如今她虽然能与母亲团聚,却又宫里宫外分开住着,见面的时候不多,更别说还要与祖母分隔千里,极有可能今生都难以再相见了。新君担心未婚妻,想要接来未婚妻的祖母,缓解她思亲之情,也是他对周雪君的关爱之心。只是这个安排有可能不是镇国公夫人或周家其他人想要的而已。
谢文载表示:「陶阁老曾经劝过新君,但内阁中却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有镇国公夫人在京中养老,想来周家几位少将军在边疆镇守,行事也会更加谨慎。」
就差明说要留镇国公夫人在京城为质了。
陶阁老如今在内阁虽是首辅,但也做不到一言堂。内阁成员成分复杂,各有思量,有时候难免会与陶阁老意见相左。人家有人家的道理,陶阁老也不能随意驳斥,只能尽可能在其中斡旋,争取最理想的结果。比如这一回,新君未必就是想让镇国公夫人进京为质,纯粹只是想让未婚妻好过一些,好心办了坏事,可内阁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倒让周家人为难了。
谢文载心里是不赞同镇国公夫人进京的。一来镇国公如今还健在,人还没死就惦记着要把人家的夫人弄进京城做人质,这想法也太凉薄了些,先帝在时这么做不奇怪,可新君继位后,正该表现出宽仁来,让世人知道新君与先帝行事作风不同,免得官场风声继续糜烂下去;二来,镇国公夫人本人年纪也不小了,又一直生活在长安,咋然换到京城生活,且不说车马劳顿,她老人家是否能支撑得住,万一进京后水土不服,又怎么办?她是功臣之妻,太皇太后长嫂,未来周皇后的祖母,乃是皇室的长辈,又一向贤德,没事折腾她做什么?
谢文载也这么劝陶阁老了,陶阁老亦有同感。无奈内阁意见不能统一,而昔日站在周家这边的吴门故生们,自打返京回朝后,反倒不能再象从前那般,明火执仗地公开支持周家了。眼下孙家已经倒台,周家拥立救驾有功,在朝中没有了明晃晃的政敌,吴门故生们就得与周家疏远开来,免得引来宫中与内阁的猜忌,很多时候都不方便直接为周家说话。
如今,新君还未公开下旨召镇国公夫人进京,镇国公府也没明说要分家,周四将军更是只字不提接老母进京奉养的话,各方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长安与宫中的进一步消息,吴门故生们又能以什么立场,开口进言呢?
谢文载为此烦恼着,心里倒觉得进京之后,办事远不如在长安时方便了。
海棠与海礁便去安慰他,又拿学堂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多操心一下学堂建设与招生事宜,才让他稍稍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谢丶曹丶陆三人合办的学堂,由于本身就有吴家外围宅院的房舍为基础,结构格局又相对简单,在各家开春后动工的一系列工程里,是进度最快的,眼下已经基本成形,只剩下内部装饰了。曹耕云自打送走了儿孙亲人,便天天往工地上跑,偶尔才回曹家宅子睡觉,其他时候,就索性搬回来与谢文载丶陆栢年作伴。在他的带领下,陆栢年也时常往学堂那边去,反倒是谢文载,由于有许多其他事要操心,到学堂的次数比两位友人都要少一些。
可即使谢文载有再多的事要操心,也不可能丢下学堂不管不顾的。如今海棠与海礁拿出招生章程与课程安排询问他的意见,又问他日后要授课的学舍与居住的私宅要如何布置,他便也认认真真地思考起来。
学堂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而海礁在正院里住的东厢房,却已经彻底完工了。
整间屋子里外两间,修补了屋瓦墙面,更换了雕花玻璃窗,重修了火炕,粉刷了白墙。如今屋里屋外焕然一新,只等庄家送来陪嫁的家具摆设,新人成亲时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了!
完工那日,海棠拉着兄长海礁,跟着祖父母到新房来参观,有什么不足之处都能及时发现,做出整改,务必保证嫂子庄敏仪住进来之后,能过得舒心自在。为此,海棠没少充当兄长的信使,给暂住在附近的未来嫂子庄敏仪送信,询问她对新房家具摆设的要求,也好从一开始就将新房布置得处处合嫂子喜好,免得日后再折腾着换摆设了。
庄敏仪虽然羞涩,但与海家认识多年,相处得久了,倒也不扭捏。她私下跟海棠说了不少自己对新家的想法,又拉着海棠去看父祖找人为自己打造的陪嫁家具。海棠趁机把家具都量了尺寸,回家画出图纸来,也好方便海礁去揣度新房该如何布置。
庄家为庄敏仪准备的陪嫁家具,基本已经齐备了,只等吉日到来,就能搬进海家。而海家为海棠准备的陪嫁家具,却刚刚上完了第一道漆,要真正完工,还得再等些时日。
这些家具虽然是海棠参与了挑选与设计的,事先也向金嘉树打听过金宅正院的房屋尺寸与格局,但在完工之前,还存在许多变数,海棠也不敢大意。
只可惜她如今没法打发人去金家宅子正院量尺寸,想问金嘉树,他又还在温泉庄子上休养,还带走了与海家人相熟的心腹们,暂未回归,海棠想找也没处找人去。
不过,随着海家正院东厢房的完工,以及庄家嫁妆日益齐备,海礁与庄敏仪的婚礼日期也渐渐近了。海家给金嘉树下了帖子,邀请他到家中观礼饮宴。金嘉树也到了应该回京的时候了。
第1111章海礁大婚
三月末,暮春时节,天气晴暖,花木繁盛。
海礁终于将未婚妻庄敏仪迎娶回家,完成了一项人生大事。
海家宴开二十二席,分别在前院丶跨院丶正院与侧院摆桌,招待前来贺喜的男女宾客。前院请的是海礁的上司同僚与相识已久的好友同年们,西跨院请的则是与海家交情莫逆的吴门故生,正院招待的是亲友家中的女客们,而年轻未婚的女孩儿,便都聚在海棠所住的小侧院中,摆了两桌。
海棠在西北长大,相熟的闺蜜多是将门女儿,与吴门故生家的女儿丶孙女很少打交道。而今天她不但是东道主,还要将特地从宫中出来给友人道喜的周雪君与吴琼招待好,又要为两方人马引见,介绍大家认识,肩上负担颇重。
幸好周雪君与吴琼都是脾气再好不过的小姑娘了,而今日随家中长辈来海家喝喜酒的吴门故生千金们,又多是书香世宦之家出身丶性情沉静又端庄知礼的姑娘。刚开始大家都还陌生时,稍稍尴尬了一下,过后海棠介绍众人互相认识,又拉起了话题,气氛很快就热烈起来了。
吴门故生的女儿们知道自家父祖叔伯昔日流放西北时,曾受过镇国公府大恩,如今见了周家女儿,自然也心存好感,再一接触下,发现周雪君不是她们以为的那般粗犷率直,反倒饱读诗书丶博闻强记,才学不亚于她们这般书香门第的女儿,好感就更深了。双方很快就熟络起来,有说有笑的。而周雪君也不忘拉上吴琼参与到谈话中来,连带的后者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其实,吴琼的身世背景,本该与这些吴门故生家的女孩儿更相熟才是。无奈她自打出生,便一直寄人篱下,几乎不曾见过故人,生母生前的名声又不大好,哪里认得什么吴门故生家的闺秀?就连她的堂兄吴珂,其实与祖父的门生故旧们也不熟悉。可今日她意外在海家喜宴上认识了这些年纪相仿的姑娘,只觉得人人和气,个个友善,显然并不曾因为父祖贬官流放的遭遇便记恨他们吴家,更愿意与她交好,她心中岂会不欢喜?比起周雪君只是热衷于跟新朋友聊近来看过的新书,她很快就与她们约定了,日后要参加什么聚会丶一同结伴去采买什么物件,又或是要保持书信往来了。
周雪君还要再等几年,才能迎来大婚,平日里住在慈宁宫,难有在外行走的机会。可吴琼再过不久,就要嫁给康王做正妃,入住康王府,日后有的是闲暇出门会友。她与新朋友们约定了来往,顶多不过是耽搁两三个月罢了。可这份人脉能给她带来的好处,却是难以估量的。吴琼心里已经迅速拿定了主意,等自己与这些新朋友混熟了,便要把人介绍给即将进门的嫂嫂张迎凤,也好让堂兄这个吴家继承人早日把祖父留下的人脉重新经营起来。
眼看着老朋友与新朋友们相谈甚欢,海棠这个东道主总算松了口气。她迅速抓紧时间吃了点东西填肚子,又向众人告了罪,往正院里去瞧了瞧祖母与二婶,还亲自送了些热腾腾的新鲜点心进新房,让嫂子庄敏仪能悄悄垫补一下,方才重新折返自己的小院。
中途,周文君带着另一个年轻媳妇与她会合,一同走进了侧院的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