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个人都声称听到了大火中传来孙阁老的惨叫,还有小孙氏对祖父和父亲丶姑母的诅咒。有了这些证词,小孙氏放火的事实便是板上钉钉的了。
孙阁老为了孙女放弃放火,他的孙女却放火烧死了自己与祖父,这里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情,目前几大衙门的人还在调查中。只是元宵佳节,官府还未开衙办事,就遇上了这样的糟心事,大家难免会觉得晦气。所有人都觉得案情清晰,只要弄清楚小孙氏放火的原因,就足够向上头交差了。只是大节下,大家都没什么加班的动力,目前还想着先糊弄一二,等到官府正式开衙,朝堂年后重开,新君与内阁正式垂询时,再做详细报告也不迟。
海礁近水楼台,已经先一步拿到了初步调查结果,便回来告诉小妹了。
海棠听了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昨日在颍川侯府侧门外看到的那一幕。
她将这件事拿了出来,小声问海礁:「小孙氏会放火烧死自己和祖父,会不会跟这件事有关系?她原以为,摆脱了纪王府后,就能恢复自由,找到旧爱澄清误会了。可事实上没什么误会,颍川侯世子早已开始了新生活,有妻有儿,家庭幸福,不想再跟她见面了。她伤心绝望之下,想到这一切都是祖父孙阁老害的,一时想不开就放了火……」
海礁沉吟:「这是有可能的。我听别人议论过这位纪王世子妃,说她性子不是很好……可当年她又不是不知道她父祖想要谋害她未婚夫,好让她改嫁给纪王世子做继室。她当初听从父命嫁了,如今又说什么误会?颍川侯世子都已经娶妻生子了,她再找上门去,又管什么用呢?难不成她还指望人家抛妻弃子,与她再续前缘么?」
兄妹俩对视一眼,都没法理解小孙氏的想法。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海棠只希望,这件事的真相传开后,不要影响到颍川侯府就好,尤其是颍川侯世子夫人彭玉琪,她在这件事里,真的是个无辜路人呀!
第1102章结案
孙家大火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内传开,夺走了元宵佳节的风头。
无论是官宦亲贵,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顾不上赏灯过节了。据说连宫里的元宵灯会,也是草草了事。内外城的几大灯会虽然照常举行,但热闹程度也比往年差了好几成。
元宵节过后,各官衙重开,官员们恢复上朝办事,议论孙家大火的人就更多了。
新年期间,海长安夫妻与邻居打了几次交道,彼此混熟了。隔壁人家的两个儿媳妇就寻了藉口来找胡氏说话,三人闲聊起那场大火来,都忍不住骂小孙氏不孝丶恶毒。不过孙阁老曾经也是犯了众怒的人,隔壁人家的两个儿媳说起他的下场,也都觉得这是报应:十多年前吴皇后丶三皇子与吴家满门在新年时死于大火,放火的人与孙家脱不了干系,如今孙阁老和亲孙女也在新年时死于大火,可见这世上是有因果报应的!
元宵节未过,正月十四丶正月十五怎么不算是在新年里呢?
胡氏心里对孙家亦有怨言,见新交的两位朋友这么说了,自然也积极地附和着,顺着她们的口风说了许多因果报应的话,又提到孙家其馀人等,必定也同样没有好下场。隔壁人家的两个儿媳听了,只觉得她是同道中人,十分合自己脾性,过后来往就更多了,闲时只是送些茶点小菜什么的,一旦听说了什么八卦传闻,就会打发心腹丫头过来传话。
胡氏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言论,哪怕是从丈夫海长安那里听说了什么宫中的传闻,也从不透露半句不该透露的话,只拿别处的小道消息与新朋友交流,双方的关系倒是一直十分融洽。没多久的功夫,胡氏就听说了隔壁人家的老大人有意要告老还乡,两个儿子都准备外放出去攒资历了,这京中的住宅自然是要放售出去的。
这事儿正中海长安与胡氏夫妇下怀。只是事情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他们得小心筹谋着,争取一举将邻宅拿下。
且不说二叔二婶夫妻俩是如何与邻居打交道的,海棠节后在家,送走了李妈妈母子三人后,闲来无事,也没少透过兄长海礁又或是几位长辈的门路,打听孙家大火相关的消息。
小孙氏去颍川侯府找世子时,行动并不算隐秘,没两天就有人泄露了风声。舆论很快就疑心起小孙氏去找旧爱,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挫折,才导致她悲愤放火?
颍川侯世子没有出面,但颍川侯在上朝时,曾经当着群臣的面,向新君请罪,承认小孙氏曾经上门寻找过儿子,但被他们夫妇所阻。颍川侯府上下没人嘲讽怠慢小孙氏,也没人冲她口出恶言,只是很客气地请她离开。
即使她婚前曾经与颍川侯世子有过婚约,也早就作废了。如今颍川侯世子有妻有子,事业有成,忠君爱国,又怎么可能再与小孙氏这等娘家丶夫家都参与了谋逆的罪眷再有瓜葛呢?若是事情传出去,叫他如何面对世人?如何面对家中父母妻儿?
颍川侯夫妇也知道小孙氏被婆家赶了出来,只能回娘家侍奉祖父,处境可怜,所以他们没有为难她的意思,只是请她不要再上门罢了。世子遵从父母之命,对前未婚妻避而不见,世子夫人就更是只有听从公婆丈夫安排的份。至于小孙氏为何会在回家后与祖父发生争吵,又为何半夜放火烧屋,他们就不知道了。
颍川侯坦然说出了当日发生过的事,倒让群臣们无话可说了。哪怕是暗地里最忠于孙阁老的孙派死忠,也不觉得颍川侯夫妇的做法有什么不对。曾家与孙家有仇在先,小孙氏如今又是那样的身份,颍川侯世子作为有妇之夫,避而不见乃是正理;颍川侯夫妇也是一片爱子之心,不想让儿子被人连累了名声与前程。他们又没给小孙氏脸色看,只是客客气气请人离开罢了。换作是朝上任何一个大臣,他们家里遇到小孙氏上门,约摸也是同样的态度,甚至大部分人还不如颍川侯府友好呢!
就算他们当中有人依然视孙阁老为政坛领袖,也不会在家门口当众与孙阁老的孙女拉扯,要见面往来丶互通消息丶筹谋日后……那也得避人耳目呀!
这件事原是小孙氏行事不妥当。她为何不能老老实实待在娘家侍奉祖父呢?为何要去找早就结了仇的前未婚夫?她难不成还想与颍川侯世子再续前缘么?这样的想法,又将宗室体面置于何地?!就算她的亡夫前纪王世子已被废为庶人,也依旧是皇家血脉呢!
退一万步说,她失了宗室妇的身份,处境艰难,想要再醮,摆脱罪眷身份,也不是不行。朝廷律法不曾规定官眷不得再嫁,宗人府也不会管一个庶人之妻是否要守节,料想前纪王府都把她赶出来了,亦不会再管她的婚事,可她盯上颍川侯世子做什么?人家已是有妇之夫了。她是想给人做妾,还是打算做外室?!无论哪一种,都能叫孙阁老颜面扫地,孙派党羽丢尽脸面……
一时间,批判小孙氏的声音就更大了。人人都认定了小孙氏就是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孙阁老死得憋屈,但那也是他没教导好孙女的错。小孙氏不孝,孙阁老得报应,他们自家人自作自受,都是天意,没有外人需要为此负责,那就再好不过了。
孙家大火的案子很快就有了定论,除了驻守孙府外围的官兵将领因为疏忽职守,被降了一级留用,没有任何人受到惩罚。
孙府烧毁的主院废墟还未整理完毕,几个早年被放良的老仆刚刚替旧主收敛了尸骨,就重获自由,各自归家去了。孙阁老祖孙俩的棺木被安放在有官府背景的义庄里,等待着后续安排,暂时无人理会。至于孙家这一大片族地日后要如何处置,就得看新君的意思了。户部丶工部都有风声传出,说这片位于内城中心地段的土地可能会被没入官中,日后重建为官舍,或是作其他用途。反正孙家还活着的人不是在牢中服刑,等待开春后流放或秋后处斩,就是年前被押送回乡去了,管不了那么多。
孙府大火的案子一结束,关于孙家人的案件审讯工作,也顿时效率加快起来。无论是孙家曾经的盟友,还是孙家的政敌,都很有默契地加快了结案的进程。毕竟孙阁老本人已经死了,很多人心中都少了顾虑,可以放心大胆行事了。
京城也正式迎来了新君继位后,改元「重明」的第一个春天。
第1103章安顿
在开春之前,李妈妈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京城海家。
她已经将陆平安母子俩在自己家里安顿好了。她家的老宅原是两进的,如今将后院租给了陆平安母子。香草又牵线搭桥,在自己熟悉的乡邻亲友中找了一对老实巴交还能干的夫妇,让他们负责给陆平安母子采买物质和做重活杂活,陆家母子的生活就更加轻松省事了。陆平安寡母甚至不需要离开走出家门丶走出村子,就能与儿子安稳度日。
那对干杂活的夫妇在村中是大姓家族的一员。李妈妈自己从马氏与陆平安手中各得了一份租金收入与打赏,手头十分宽裕,索性就大方一些,将其中一份租金收入拿出来,送给那个大姓家族,换取对方一家对自家老宅的照看,以及对自家租户的日常关照。以这个大姓家族在村中的名望,村里人是绝不会对陆家母子有丝毫怠慢的。若是村外有人不长眼睛,他们也同样会护在头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