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卷飞全家後我躺平了 > 第809章(第1页)

第809章(第1页)

所以,张家着什么急呢?!竟然连宫里的张恭太妃都开始慌了手脚,为了拿捏许太后,竟敢拿再嫁的事来要挟她了,这不是找死么?!

且不说先帝还在世时,就已经给许太后的身世下了定论,还将有威胁的人证都灭了口,不可能再有人能翻案了,只提当初孙阁老还大权在握,都未能掀翻许太后,如今的张家又哪里来的底气能做成孙阁老没办成的事?张恭太妃与张家是有人证还是物证?什么都没有,光凭几句风言风语,就以为能给太后带来什么威胁么?

如今新君坐在皇位上,后宫的主人便是太皇太后周氏与太后许氏。张恭太妃膝下只有两位公主,驸马家世都只有面上风光,在宫外最大的助力安王已经向新君表示了臣服。除非张恭太妃能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否则她在宫中根本无力反抗许太后。若是许太后当真厌烦了她,狠下心肠,一场风寒就能解决了她这个麻烦。宫里宫外都不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的。

张恭太妃到底是被灌了什么迷汤,才会做出这种蠢事来,而且还当着海棠这个宫外人的面行事,好像生怕自己对太后无礼的消息传不到宫外去似的。

海礁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便对小妹道:「这件事你不必放在心上。以太后的本事,她定能叫张恭太妃乖乖闭嘴的。况且张恭太妃如今住在寿康宫后殿偏殿中,宫禁森严,没有太皇太后与太后准许,也见不到外人,她能做出什么事来?而张家那边,就算他们从今日张恭太妃送回娘家的书信物件里头,知道了什么宫中的消息,只需要警告安王那边一声,安王自然就会约束张家了,张家嫡支根本成不了气候!」

海棠挑挑眉:「安王会约束张家吗?」那可是安王的母族至亲。

海礁笑笑:「为什么不会呢?」安王虽然曾经也是夺嫡热门,但始终不如纪王呼声高,而在先帝继位后,他也是最先臣服的皇弟之一。别看他有些小野心,其实最是圆滑现实不过了,一旦发现事不可为,他就会立刻选择跪服,好保身家性命丶长久富贵。

如今安王已是宗室中地位仅次于康王的第二人,而康王体弱,日后会静心休养,需要宗室出面的场合,多半是要由安王出面的。只要他能让新君满意,他就是稳稳当当的宗室长辈,皇叔之尊,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虽然没有希望成为皇宫的主人,但安王也不会轻易舍弃这样的好日子。张家是他的外家,能不能再出一任皇后丶皇妃,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有当然最好,没有也无妨。可若是张家为了能再出一位皇后丶皇妃,就影响到他安王府的安稳富贵,他心里只怕就会有想法了……

海礁告诉小妹:「安王的生母老德太妃,其实并不是张家嫡支之女,而是旁支出身,只因美貌聪慧,远胜于嫡支的姐妹,就被当时的张家家主送入了宫中。老德太妃感念嫡支恩德,一向乐意为家族出力,也没少教导安王亲近张家。可如今这位张家家主,远不如父祖开明睿智……」

海礁如今在锦衣卫当差,时常与宫里的人打交道,消息比从前灵通多了,也知道了不少秘闻往事。据说,张恭太妃当年被送入宫前,并不是姐妹中最出色的一个,本来还有一位旁支姐妹比她更加美貌,人也有才多智,可张家家主为了确保入宫为妃的是自己的亲妹,将那旁支的女儿送进了安王府后院。那时安王已有正妃与侧妃,那张家旁支女只能屈居侍妾之位,坐视才貌不如自己的张恭太妃进宫。张家家主兴许觉得自己做了个聪明的决定,可事实上,这位旁支女儿待在安王府里,对张家未必是什么幸事……

海礁小声道:「这位夫人为安王生下了庶长子,膝下有三子两女,熬死了一个侧妃,便得安王亲自上书请封,成了侧妃。别看她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是安王府后院中最得安王宠信之人。安王本就不是张家嫡支血脉,又得这位侧妃在耳边长年吹风,再加上前两年他生母老德太妃死得不明不白,传闻说是被张恭太妃所累,安王与张家的关系,早就不如从前亲密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张家嫡支没有选择再嫁一女给安王之子,又不肯让家主之女与吴珂或金嘉树这样亲近皇室的外戚子弟联姻,偏偏要肖想新君后妃之位,屡出昏招,只会让他们与安王府的关系更加疏远。而张家衰落不得圣眷的事实,也会越来越明显地被外界所察觉。

没有出色子弟支撑门楣丶只靠女儿美色换取所谓家族荣光的张家,一旦被人察觉到了内里的虚弱,还不知道会落得什么下场呢!

海礁冷笑不已,海棠若有所思:「张家毕竟风光了许多年,多少还是有些家底的。虽说他家嫡支愚蠢无能,但那些多年的人脉积累若是就此荒废了,也太过可惜。吴珂马上就要娶张家二房的女儿了,能不能接手一部分张家的人脉呢?有枣没枣的打一杆子,也省得浪费了嘛!」

海礁怔了怔,也不由得考虑起这个可能性来。

第1101章大火

晚饭在即,海棠与海礁兄妹俩没聊多久,就回到正院上房陪长辈用餐去了。

饭后,海棠私下将陆慎父子的故事告诉了祖父母,海西崖与马氏都不由得唏嘘叹息,对于李妈妈母子三人元宵节后带着陆家母子回村的计划毫无异议。

马氏还为此多给了李妈妈一小袋碎银,用作陆家母子在村里的花销。李妈妈那里早就得到了陆栢年给的钱,自然不敢再收。但马氏觉得,陆平安日后是要继承陆栢年学术衣钵并养老的,说不定连曹耕云的学问也一并继承了云,他的生活岂能怠慢?自然要吃用得更好些。乡下地方生活费用不高,这点钱只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宽裕些,也顺便贴补一下李妈妈。李妈妈自来了海家,一直勤劳做活,细心周到,令马氏十分满意。她知道李妈妈是遭了前夫算计,才带着儿女背井离乡的,如今没了夫婿,只带着孩子回乡,还不知道会引起什么闲言碎语。她兜里的钱财多一些,说话做事也能更有底气。

李妈妈十分感动,连连给马氏磕头谢恩,对陆家母子这桩差事就更上心了。

最后,还是海棠好说歹说,才把李妈妈与香草劝回了院子去,让海西崖与马氏夫妻俩能早些歇息的。明日就是元宵佳节了,虽然过节的东西海棠早就与二婶胡氏预备下了,但也少不了需要祖母操心的地方。二老及早睡下,明日也能更有精神过节。

海家人一夜好睡,第二日清晨起来,人人面上都精神奕奕的。胡氏早就命厨房煮好了各种馅料花样的元宵,早起大家用早饭时就先吃了一碗,热腾腾,甜蜜蜜,人人脸上都带了笑。

谁知大门打开不久,外头就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惊得海长安与海礁都顾不上还未吃完的早点,丢下碗就回屋换上大衣裳,急急出门去了。

据说,半夜时分,孙府发生了大火,孙阁老所住的主院完全付之一炬,周边几个院子也受到了波及,孙阁老本人与他的嫡次孙女小孙氏都死在火中。大火是清晨时才被扑灭的,在废墟中发现了两具焦尸,应该就是孙家祖孙二人。

这大火是怎么起来的?孙府里的仆人为何没有及时扑灭火苗?驻守在孙府外围的官兵为何没有及时发现火情?被烧死的真的是孙阁老和他嫡次孙女本人么?为何会有这么一场大火?是意外还是有什么阴谋……

种种疑惑充斥在所有听说消息的人胸口。顺天府丶刑部与大理寺的人天未亮就赶过去了,前者还派出大批衙役,与五城兵马司的人合力参与了救火。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场阴谋,不相信火场里的那两具焦尸,就真的是孙阁老和他的孙女本人。说不定这是什么假死逃生的戏码呢?

海礁傍晚时分回到了家中。他去见过祖父母后,便去了小妹的院子,低声告诉她:「孙阁老和他的孙女应该是真的死了,那两具焦尸就是他们本人。顺天府丶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都确认过了。我们锦衣卫也派了仵作去验看,确实没弄错。这不是什么假死脱身的戏码。」

海棠挺吃惊的:「这是怎么说的呢?虽然前些时候有过传闻,说孙阁老想要放火烧宅,可那不是被及时制止了吗?他的嫡次孙女小孙氏被婆家赶出来,又回娘家侍奉他了。他若是不想连累这孙女,肯定不能再放火自焚的,怎么又烧起来了呢?这火是谁放的?」

「应该是小孙氏放的。」海礁顿了一顿,「孙家幸存的老仆们都说,昨日听到小孙氏与孙阁老争吵,吵得很厉害,又哭又闹的,恨不得去寻死,又骂孙阁老为何不早些去死。孙阁老一把年纪了,又有病在身,行动不便,被不孝孙女气得半死,但还是勉力拦下了她,又命下人将孙女送回屋去,给她喂了安神药。半夜里,有人听到小孙氏起身出屋,失魂落魄地独自去了孙阁老的房间,过后不久,主院就烧起来了。」

孙府如今只剩几个早年放良出去的老仆,在新君恩旨下,「自愿」回来侍候孙阁老。可那么大的府第,只有这几个老仆维持运转,肯定会十分劳累。他们虽然不至于对旧主的命令阳奉阴违,可大半夜里,半睡半醒间,看到小姑奶奶夜间独自行动,一般人也想不到她是要放火烧屋,因此没人想到要跟上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只顾着睡觉去了。等到火势大了,惊醒众人,他们再想赶去救火,已经来不及了。所幸老仆们住的地方距离主院不近,都赶在火势蔓延过来前醒来逃生,否则死于大火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孙家祖孙二人了。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