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恭太妃心中懊恼不已,暗自咬牙道:「确实……是有人进谗言。好孩子,如今得你提醒,本宫才察觉到不对劲。看来本宫果然是误会了海家的再嫁妇人……」她接受了堂侄女递过来的台阶,就坡下驴,只是看向海棠,依然还有十二分的不甘,「你这丫头,倒是个爱较真的。你固然是一心维持家族长辈,可姑娘家这般伶牙俐齿,可不是好事。」
海棠低下头道:「臣女谢太妃娘娘教诲。臣女只是看重家族名声罢了。张家后族,不也一向最重女子清誉么?」
海家再嫁妇人的名声,与张家后族之女的清誉,那是一回事么?!
张恭太妃一听又恼了,张口就想骂人,却听得殿门方向传来许太后不紧不慢的话:「张太妃怎么在这里?你不是说,要让侄女捎带些东西回娘家么?怎的跟哀家的外甥媳妇争吵起来?可是小辈说错了什么话?年轻人不懂事,太妃多担待些吧。前几日大驸马不也犯过错么?皇上生气时,太妃还说那都是小事呢。都是一家子亲戚,何必如此小气?」
张恭太妃噎住了。她记得自家大女婿犯的错还未翻篇呢,若是这时候惹恼了太后,会不会害了大女婿?大女儿正十月怀胎,这时候可经不起夫婿出事的打击。
张恭太妃立时就收敛了,低眉顺眼地朝着许太后行礼:「太后言重了,不过是一点小误会,如今已经澄清了。臣妾还有话要嘱咐侄女儿,这就先行告退。」说罢拉着张迎凤,招呼上随行的宫人,捧着那几个盒子,转身就走了。
海棠屈膝行礼,送走了张恭太妃,转身抬头看向殿下伫立的许太后。
许太后冲她微微一笑,抬袖招手:「来,咱们娘儿俩到殿中说话。」
第1092章双目生辉
殿中残席已撤,如今又恢复了平日的摆设。许太后示意海棠在正座下手的椅子上落座,海棠听话地照办了。
许太后今日在赏花宴上没找到机会与海棠详谈,如今才有了坐下谈话的机会。回想起方才听到的对话,许太后看向海棠的目光更柔和了几分,说话的语气也更显慈爱了。
她询问海棠家中亲人的身体状况,还因为海棠家中寄居的几位吴门故生,就是她「外甥」金嘉树的授业恩师,还多问了几句金嘉树的功课。
海棠倒也没有直接撇清,强调自己对未婚夫的课业并不了解。她与金嘉树是未婚夫妻,对方的恩师就住在自己家里,根本没办法撇清,强行要说自己不知情,反倒显得冷情。于是她便照着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包括金嘉树功课上的长处与不足,都不曾遗漏。
许太后立刻就被她的话吸引了注意力:「如此说来,嘉树那孩子进步还是挺大的,几位老师都很看好他今年乡试能中举了?」
海棠恭敬答道:「几位长辈们都说,金大哥有一争之力,只是不知道恩科乡试时是哪位大人任主考官,金大哥文风质朴,不知道写的文章合不合考官心意,因此眼下长辈们就想让金大哥多读多练,争取把文章写得更加精炼。如此,即使金大哥应试时的文章不合考官心意,只要他根基扎实,文章锦绣,也不会有被黜落的风险了。」
许太后点头道:「这话是正理。只要自己功课学得扎实,无论考官出什么考题,他都不用担心。」说罢叹道,「嘉树常说他在长安拜的几位老师甚好。哀家原本还想过,让他改拜几位名师大儒,必定有更多进益,他只是不肯。如今想来,正因为他那几位老师都细心周到,处处为他着想,他才会舍不得老师们,坚决不肯另行拜师吧?也罢,但愿他能在今年恩科乡试蟾宫折桂,也不枉他这几位老师为他花费的心血了。」
讨论完金嘉树的课业问题,许太后又看向海棠:「哀家观你方才言谈,还有你家中几位名师大儒肯在你面前详述嘉树的功课,可知你亦是个熟读诗书的才女。可今日宴上,你却不肯显露才华,只任由旁人争名,这是为何呀?」
海棠镇定地回答道:「臣女并不好虚名。虽自幼熟读诗书,但也只是为了读书明理,增长见识,并不是为了在人前显露的。」
许太后微笑道:「你是个省事的,只是今日与宴的都是赐婚给宗室皇亲人家子弟的闺秀,日后便都是亲戚了。亲戚间谈诗作赋,权作消遣罢了,若能争得一二才名,也是为娘家与夫家添光彩,你又何须如此谦逊呢?」
海棠分明记得许太后不耐烦看到那些闺秀比拼才艺,如今听其说这等口不对心的话,倒有些讷闷了。不过不要紧,她知道该如何回答:「太后教诲得是,臣女日后再遇上这样的机会,定会争取表现,为家人争光,不会再退居人后了。」
许太后轻咳了一声。其实她不是这个意思,低调稳重的姑娘挺好的,她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姑娘。都是定了亲的人了,何必再去争虚名?女子的才名太重,万一盖过了夫婿的光彩怎么办?许太后虽然对自家长子的才华很有信心,却也知道金嘉树小时候受了冷酷父亲与刻薄继母的磋磨,耽误了学业,即使凭着天赋,在好老师的教导下,在短短几年间就有了如今的成绩,但也没闲功夫去学习什么诗词歌赋丶琴棋书画了。若是与人比经史文章,他还有些底气,旁的才艺却是真不行。在这方面,他多半是比不过家境富裕还从小受名师教导的未婚妻的。
许太后担心海棠这姑娘心实,当真因为听了自己的话,就去争才女之名,把「外甥」给比了下去,忙道:「哀家也不过随口一说。你们年轻小姑娘家,婚事都定下了,还能有几日自在舒心的好日子?等嫁了人,有的是事情要操心,哪里还顾得上别的?还不是要忙着相夫教子?」
这是又不赞成她去做才女了?
海棠低头和顺地应「是」,心里却在想,怪不得金嘉树心里明明很在意生母,却总是对许太后没什么信任。就这口不对心丶言不由衷的作派,谁能毫不犹豫地信任许太后呢?天知道她哪句话说的是真,哪句话说的是假?整天光是猜测她的真实想法,都够费劲的了!
许太后又聊了几句闲话,就把这个话题给岔过去了。她又说起了方才张恭太妃的发难:「你别把张太妃的话放在心上,这几日她身上不爽快,她娘家人却只知道给她添乱,半点不懂得体恤她的难处,她正在气头上呢。你是运气不好,才挨了她的埋怨,其实她并非真心要与你为难。」
海棠心想这话却没说到点子上,但有些事不必明说,大家便已心里有数了。她柔声应道:「太后娘娘言重了。方才张家小姐已澄清了这个误会,原是有不怀好意的小人在太妃娘娘耳边进谗言的缘故。太妃娘娘已明白过来,要去寻那罪魁祸首问罪,臣女又怎会再计较下去呢?」
许太后点头微笑,犹豫了一下,才问:「你方才对张太妃所言……都是真心话么?哀家嘉奖了两位再嫁的妇人,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海棠心知许太后心结何在,此时却不会言明此事,只装作不知内情:「太皇太后娘娘与太后娘娘会下旨嘉奖余夫人与臣女的伯娘,自有太皇太后娘娘与太后娘娘的道理。世间女子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余夫人与臣女的伯娘也确实有大功于夫家,为此受了许多苦楚。世人对她们的评价,原不该只在她们是否二嫁这一件事上,而应该更公道地评价她们曾经做过的所有功绩。一个女子,若是持身不正,不慈不孝,不仁不义,对家族不闻不问,只顾自身虚名,那即使她守节多年,以贞洁自居,又与世人何益?而一个女子,若是大仁大勇,忠孝节义,为国家丶为朝廷丶为百姓立下了大功,那即使她曾二嫁丶三嫁,也照样是女中豪杰,当得世人敬重。」
许太后双目熠熠生辉,只是努力维持着端庄稳重的姿态:「好孩子,你这话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我们娘儿俩,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第1093章出宫
许太后十分欢喜。
她早前对海棠这个未来外甥媳妇的家世还有几分微言,今日见了本人,已觉得海棠性情为人都合乎自己心意,如今再听到海棠这番话,更是认为海棠是自己的知己了!
没错啊!从前孙贵妃与孙家总是想抓她再嫁的把柄,企图坏她的名声,贬低她的身份,再动摇她儿子的继位资格。可她又有什么错?!她进宫是奉前夫之命,前来给吴皇后之子做乳母的,坤宁宫大火后,她护着小皇子逃出火海,为了保护小皇子,才留在慈宁宫做了宫人丶乳母。前夫停妻再娶在先,不是她背夫另嫁,她没有半点对不起金家之处。她成为妃子,是为了保护七皇子,生下新君,也同样是为了保护七皇子,延续皇室香火。倘若没有她,如今皇家会是什么模样?!只怕奸臣当道,先帝无嗣,社稷动荡,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地狱呢!
她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又不曾犯下什么过错,世人夸她丶敬她都是应该的。只有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才会企图拿她再嫁之事说嘴。
如今,先帝已经对她的身世下了定论,世间无人敢再提她是再嫁之身,她不过是看到两个同病相怜的妇人,好心夸了她们两句,再赏些东西宽慰一二罢了,那还是为了替新君笼络忠臣丶替外甥示好姻亲,就有张恭太妃这样不识趣的人跳出来生事,实在是不知所谓!张家若是再这样不知趣,日后可就怪不得她不顾往日情份了。她特特让新君下旨,抬了张恭太妃的位分,难不成是为了让对方有底气给自己添堵的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