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卷飞全家後我躺平了 > 第802章(第1页)

第802章(第1页)

不管张恭太妃是出于什么目的,才拿自家表姑方氏说事儿,她主动招惹到自家头上,就怪不得自己说话不客气了。若真的忍了她这一回,兴许她还真以为,海家只是好欺负的小门小户,能任由她拿捏呢!

想到这里,海棠便板起了脸,看向张恭太妃,也不管对方的视线落在何处,只管自顾自地说道:「太妃娘娘此言差矣!边关军伍人家,可不讲究什么寡妇守节的话。只要不曾丢下亡夫的骨肉亲人不理,边城一向是鼓励寡妇再嫁的,否则边境男多女少,一场大战过去,损兵折将,却没有新生人口补充,日后无人参军,无人种地,还怎么守卫国土?等到人死绝了,岂不是就要将大楚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敌国了?!太妃娘娘久在深宫,您的家族也一向生活在京城繁华之地,大约不知道边关之苦。为了保卫国土,稳固江山社稷,朝廷与边军皆知事情轻重,可不会不管不顾地宣扬什么妇人名节,说寡妇再嫁就该去死了。」

这话就差直接指着张恭太妃的鼻子说她不知轻重了。她立时便将视线转回到海棠身上,生气得涨红了脸:「你这是在指责本宫?!难不成边疆妇人就不该守节?!死了丈夫就该再嫁才是对的?!」

海棠没有回应她的质问,只继续道:「边疆妇人自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再嫁,正如世人所认可的规矩一般,初嫁由父母,再嫁由自身。许多妇人觉得生活无忧便一心抚养先夫留下的子嗣,侍奉公婆长辈,不打算再嫁了。可世间之事,哪儿能事事如意呢?万一遇上合家快要饿死,又或是别的什么不得已的缘由,需得寡妇再嫁才能赢得一条生路,那就怪不得人了。

「就如同馀夫人为了保住公婆与儿女的性命,再嫁一人,又或是如同臣女的伯娘为了保住夫家子嗣基业,被逼再嫁一般。太后娘娘嘉奖她们,从来不是因为她们曾经再嫁,而是因为她们为了大义,而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名声,乃是家中的功臣。只是世间多有不明内情丶不通情理的俗人,往往听说妇人再嫁,便要恶语鄙薄,根本不顾及她们的功劳。太后娘娘是在为她们鸣不平才对。」

张恭太妃冷笑:「说什么功劳……不过是嫌贫爱富罢了!过不得苦日子,才打着所谓大义的旗号再嫁富人……」

海棠打断了她的话:「臣女的伯娘,青年守寡,家资丰厚,膝下又有一子承继家业,族人和善,无人为难,她一人独掌家业,事事顺心,从来不曾想过要改嫁任何人。只是有同乡富户为富不仁,既觊觎她美色,又贪图臣女家族的财富,便勾结官府,企图吞墨臣女家族祖产,又要栽赃无辜族人罪名,逼迫家族退让。臣女的伯娘若是只看重自己的名节,大不了抱着夫家唯一的子嗣悄然远走,丢下家业族人不顾。可族人纷纷跪在她面前苦求救命,而已故的公婆又曾经对她有养育之罪,她不愿辜负了公婆恩情,也不想眼睁睁看着夫家百年基业葬送他人之手,方才忍痛下嫁。

「而在那之后,她也不曾忘了自己的初心,一直在暗中庇护夫家血脉,好臣女的堂弟能在外平安生大丶读书科举,臣女家族的族人也能在家乡安居乐业。最终,那逼嫁的恶人因罪名暴露,被朝廷治罪,臣女的伯娘也及时和离脱身,并奉上仇人的罪证,报了当日被逼嫁的仇。请问太妃娘娘,您是觉得,臣女的伯娘做得不对吗?她不该为了保护夫家的子嗣丶家业和族人,牺牲自己,还是不该为了这份仇恨,将二嫁夫家的罪证提供给官府?」

张恭太妃无言以对,只能说:「反正,她不该再嫁!女子名节最重,我就不信她除了再嫁,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海棠点头:「原来如此。张家不愧是后族,对家中女儿的教导,实在不同凡响。张家女儿最重名节,出嫁后必须以自身名节清誉为重,至于夫家是荣是衰,家业是否落入他人之手,血脉子嗣是否断绝,家人族人是否平安……皆是旁支末节。只要张家女儿名节尚在,旁的又有什么要紧呢?太妃娘娘是这个意思吧?」

张恭太妃虽然觉得这话有些奇怪,但听起来似乎没毛病,正要点头,旁边张延凤的脸色已经变了,尖叫出声:「太妃娘娘!」

第1091章懊恼

张恭太妃被堂侄女的那一声尖叫惊醒了过来。

她毕竟是在孙贵妃争霸的后宫中生活了几十年,生下两位公主,还能屹立不倒的人物,并非愚蠢之人,立刻就察觉到了海棠话里的陷阱。

张家固然是后族,也确实重视自家女儿的名声教养,打从心底里认定,只要保住自家女儿们的名声,旁的都是次要的,所谓夫家的子嗣丶家业丶族人……全都是张家维持富贵荣华的工具而已,为了维持住张家女儿的名声,任何工具都是可以牺牲的——可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想,却不能直接说出口!

倘若让外人知道张家的真正想法,谁还愿意求娶张家女?!世间王公贵胄丶高门世家,迎娶张家这等名门后族之女,都是盼着她能成为自家的好媳妇,延绵子嗣丶守护家业丶照拂家族。倘若张家女只看重自身名节名声,却不顾及夫家的利益,在夫家落难时不愿意为夫家牺牲,那娶她又有什么用?!就算张家是再显赫的后族世家,张家的女儿对其他人家而言,也不过是个听起来体面的纯摆设罢了。

这里是寿康宫前殿,太后就在殿中,四周还有宫人围观,倘若张恭太妃在这种地方,当众承认了海棠对张家女的评价不假,那用不了几日,这些话就会传遍京城勋贵名门圈子,到时候张家家主之女想要谋一门好亲事,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只怕张家其他的女儿,将来世世代代的女儿们,都别想再轻易求得好姻缘!

大楚的名门闺秀何其多?能称得上是「后族」的人家也不少,若是教养出来的姑娘只重自身虚名,而不能与夫家共患难,也不愿意为夫家出力,那些王公显贵丶世家大族又为什么要弃别家闺秀,而选择张家女呢?

张恭太妃背后出了一身冷汗,看向海棠的目光顿时就变了:「你这丫头,好恶毒的心肠!本宫不过是看你那伯娘行事不顺眼,略评价几句罢了,你竟然就要坏我合族女儿的名声,坏了她们的前程?!」

海棠露出了不解的表情:「太妃娘娘何出此言?臣女说的,难道不是您方才话里的意思么?臣女伯娘行事,又如何令您不顺眼了?她是不知道感恩图报,还是没有护好夫家子嗣?又或是未能保住夫家的百年基业,救回夫家无辜被害的族人?您无缘无故,对臣女的伯娘如此厌恶,真真令人不解。莫非您心里同情那勾结朝中逆臣丶谋财害命的江家,认为臣女的伯娘主动求和离,不与江家同流合污,就是做错了?」

张恭太妃柳眉倒竖,张口就要骂人,张迎凤抢先一步插言道:「海姑娘误会了!江家那等罪人,与我们张家有何相干?太妃娘娘是听了旁人谗言,对您伯娘的为人有所误会,才会说出这些话来。可太妃娘娘本心并非要责怪任何人,只不过是受小人误导罢了。」她伸手去扶住了张恭太妃,「太妃娘娘,到底是谁在您面前胡乱嚼舌?无论是海家太太,还是禁军那位小余将军的继母,那可都是太皇太后与太后齐声赞许过的贤良人呀!若有人明知道太皇太后与太后娘娘说过的话,还要在您明面随意挑拨,这人的用心就太过险恶了!他该不会是故意要陷害我们张家的吧?!」

张恭太妃不耐烦地甩开了堂侄女的袖子,不想理会她的话。哪里有什么人进谗言?她就是看许太后行事不顺眼,认为许太后无缘无故抬举两个再嫁的妇人,行事可疑,说不定就是心虚。她也没打算当众揭破太后的丑事,只是她在寿康宫中日子难熬,千方百计想要促进侄女进宫,却又屡屡受挫,她如此艰难,娘家亲人还要埋怨她,她是逼不得已,才想要震慑一下太后,让太后知趣一些……

张迎凤不顾张恭太妃的不耐,再一次抱上了对方的手臂,两眼睁大了直视对方的双眼,只盼着堂姑母能看懂自己眼中的暗示。

张恭太妃看着堂侄女的眼神,慢慢回过神来。

她明明只是想吓唬一下许太后,好让对方在她侄女入宫一事上作出退让,所谓海家妇人未守节再嫁的话题,只是她寻的藉口罢了。她哪里是真的为宫外的寻常妇人再嫁而生气?怎么就为了这种事,与海家的女儿争吵起来?!

她方才差一点儿就忘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若是不接受堂侄女递过来的台阶,结束这场争吵,她再闹下去,只会自己丢脸。难道她还能吵赢了不成?!正如方才堂侄女话中提醒的那样,余家与海家的再嫁妇人,都是得到了太皇太后与太后嘉许的。她可以跟太后争吵,却不可能违逆太皇太后。她再继续贬低余家妇与海家妇,岂不是不把太皇太后放在眼里?!

明明……她只要放下一两句暗示的话,叫殿中的许太后心惊胆战一番,过后主动来与她接触谈判即可。她在这里跟海家女儿吵个什么?!倒头来,张家女儿的前程反倒要受影响了。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我为王
吻天的狼我为王
...
吞噬星空
我吃西红柿吞噬星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