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农家子,但人上人(科举) > 第193章(第2页)

第193章(第2页)

王景禹听了双眉一挑,显然对段玉京所说,十分感兴趣。

「你为了早日赴任,当时都是以敕牒官印走的官道,有人迎有人放,所有关卡都过得非常顺利。我虽然是官户,但来的时候还是要在各个关卡排一排的。那时候就看见在关卡停下来检验,凡是走官道的,所运来的货物,几乎清一色都是河东路所特产的麻制品和私茶。不过,也并非每一个关卡都是一样的。哪怕只是河东路境内的州府交界处,这些在管道之上接受查验的商人车马,都会根据地方特点有所变化。并且,我也明显看到,一入河东路境内,虽然各州府之间有差异,但是官道之上的商队车马,是明显少于此前的京西京东等路。」

段玉京说到这里,王景禹已然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道:「你是说,这些商人车马,在官道之上行路接受关卡检验以完商税的数量,到了河东路境内明显减少。」

段玉京点头:「据我一路的观察,是这样的。」

听了这话,王景禹陷入了思索。他们家上辈子就是经商的,许多商人,为了逃税避税,的确是常常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段玉京所说的情形,的确也应该是一种长期存在,并且无法禁绝的现象。

只不过,他之所以没有关注这一点,只因为他当初在京师,看河东路的三司报簿,就留下了河东路商旅不兴的印象。确实没有段玉京观察到的这样地域之间的分别。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印象,他才会在转运司属门口,特意与那名文士谈了谈他对重商主义的看法。

结合这些时日,他在河东路太原府所看到的情况,王景禹大概有了思路。

第二日,初到转运司,就有人守在衙署门口等着他,对王景禹道:「转运司使大人,太原府王知府和汾州的知州来了,两人就在您的办事堂外面的茶室等着您呢。」

「哦?我去看看。」王景禹道。

若只是王端一人便罢,但x州的知州此前提前发了书函,有说到要来太原府城拜会,并且与太原府知府商谈一些事务。

既然人已经到了,王景禹自然是要见一见的。

第160章

汾州的知州与太原府知府两人,同坐在了转运司大堂。

汾州知州在王景禹赴任之时,自然是从来没见过王景禹此前的形象。因此,今日他这还是第一次同直属上司之间的会面。

虽然没有人介绍,但王景禹这段时间在河东路的行事以及关于他的形象气质年龄等等传言不少,汾州知州在王景禹迈进会客堂的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新任的转运司使。

他一边心中感叹,竟然真的名不虚传,甚至更胜名传,一边恭敬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连忙对王景禹施礼。

「转运使大人!」

「在下汾州知州邓常,特来向大人当面奏事请旨意,要烦扰大人了。」汾州知州今年也五十馀岁了,但他来之前早就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面对这样一个小他一辈的上官,丝毫没有跌份的感觉。

王景禹也朝他拱了拱手,然后客气的请他入座。

两人闲叙了几句话后,汾州知州就急切的提出了自己此次之所以赶来太原府面见王景禹的原因。

邓常:「转运使大人,咱们河东路座位朝廷的北方枢纽,不光承担了河东路境内以及河东路往京师方向的运输主力,就连咱们河东路相邻的河西诸路之间的东西往来运输,也必然是要经过河东路!这陆运漕运,在下能明白,到底还是陆运更加重要一些。但是在下要说,若说河东路漕运的运力占了全路的三成,那我汾州可在这三成当中占了八成!王大人,我汾州路,即使比不得坐地与河东住路中心的太原府,可也绝对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偏州小州!若太原府在河东排第一,我汾州说第二,有几个会不同意?」

「可是,你老大再厉害,也不能不叫其他小弟活吧?!咱们河东路也不能就把其他州府全都舍了,就留他一个太原府吧!」

「你太原府不能因为你自己无法替代的运输中心的位置,叫我们其他州府的受到排挤和排斥啊?」

他一番话丝毫不顾忌王端的脸面,就这么一张口就尽数说了出来。

在王景禹进来之前,他与王端两人在这会客堂中,除了一开始无法避免的招呼,之后各自坐在座位上喝茶,竟是一句话都不曾说话。此时,王端也总算见识到了传闻当中的这个汾州知州的脾气。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