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农家子,但人上人(科举) > 第194章(第1页)

第194章(第1页)

王景禹耐心的听他撒完了火,才问:「可是太原府与汾州之间,在漕运和陆运上有了什么不睦?」

汾州知州邓常:「大人,不是在下莽撞,但在下要说的是,若只是简单的不睦,我又怎么能这般气急攻心的赶到太原府转运司属衙门来,实在是太原府单方面对我们的欺凌啊!我汾州坐于河东路之南,太原府位于河东路正中,我汾州几大铁丶麻丶油丶茶种种边贸货物,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太原府向北,直至代州丶宁化军丶奇岚军诸地。去年,朝廷定下的解付中央的税额,提高了八分,转运使大人说,叫我好好经营一下商道,就是汾州的税额上缴数目提了整整一成!好啊,在下好好发展商道,让州下的百姓们赚到了更多的银钱入袋,在下愿意去做!可是我汾州去年大半年都做的好好的,在下在汾州上下,约谈了多少商会,才叫他们同意了去试试做边贸之事,眼见商路刚刚铺开,我们也与代州诸地的商户对好了联系,咱们新任太原府知府一上任,好嘛!直接将其他我汾州商运车马自太原府过境的税率,翻了快一倍!」

「北面等着交货,我汾州百姓等着会本见利,叫我这些卡在路上的商车商马怎么办?」

邓常愤愤的瞪着王端看:「为此事,我不是没给咱们太原府知府大人写过信,可是王知府您呢,完全置之不理!」

王景禹完全明白了两人争执之所在,他看着此事气的连皱纹都颜色加深了的汾州知州。眼眸一转,看向了仿佛事不关己一般的王端。

「王知府,可有此事?」

「汾州知州所说之事,倒的确是有的。」王端坦然的把手掌茶杯放下,抬眸望向了王景禹。

王景禹淡淡笑着问:「那王知府可曾收到汾州知府商议此事的文书?何以置之不理呢?」

王端:「容下官向大人及邓知州阐明。这件事本就是太原府此前所行之策欠缺考量,早该如此纠偏拨正,是以在下未曾理会汾州知州的无理之请。」

「王大人所言,简直滑稽!」

不待王景禹说什么,汾州知州邓常已然忍不住的站起身来大声斥责。

邓常:「先不说咱们大景朝二十四路,各地各路之关税,早有中书三司成例!就是咱们这河东路之内,那也是转运使大人苦心设计好的,各州府之间但有所差,那也都是循着各州府的民力物力财力实情来定!怎么王知府一到,咱们各州府都各循规章做的事,就成了偏了?转运使大人通盘考虑多方调整之下所定之成例,就成了欠缺考量?」

「王知府大人,还真真是好大的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河东路的转运司使,是王端王大人呢!」

王景禹静静听他说完,好整以暇的看着下手客座上的王端。

王端这些年在官场的经历不少,性情也与汾州知州大有不同,这件事相当于就是由他挑起来的,自然不会轻易被汾州知州几句话威胁或者挑衅到,仍然不紧不慢的回了句:「汾州知州大人此话,在下万不敢当。如今转运使大人因病休养于园中,河东路日常主事的可都是咱们王景禹王大人。您这样说话,叫咱们王转运使大人情何以堪啊?」

「你……」

汾州知州一脸憋闷的指了指王端。

汾州知州也曾经听说过,王景禹初来河东路,就被养病之中也不甘放权的转运使大人,送来了个下马之威。想来,这一老一少,一新一旧之间的关系,定然好不哪里去。

曾经转运正使大人所定的成例,若说决不能改,那就是在这位日常当政的转运副使大人面前,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他这一次来,可还要指着王景禹为他主持公道呢!

虽说若这位转运副使王大人不能解决,他再去百草园直接找转运使大人也不是不可,但是也总不好得罪了这位转运副使。

这时候再向王景禹解释,反而显得刻意。汾州知州吞下了这口气不说话,王端也幸灾乐祸的不再吭声。

王端虽说对汾州知州不客气了点,可是他这一番表态出来,其实反而像是在为王景禹发声,甚至隐隐的支持王景禹这个转运副使,虽然只是副使,但是应当被当做正使一样对待。他王端可就是看的,没把转运正使当回事,反而将王景禹奉为上位。

他见了多少官场之上争权夺利的景象。

王景禹没到任之前,就连那个草包刘运德,还妄想着同时架空生病的转运正使和年轻的转运副使呢,更何况王景禹这样年纪轻轻,蹿升急速,又正逢主官生病的副官。

怎么可能没有就此成为河东路一把手的野心?

两人都静静地坐着,不再言语,只待旁观了两人争端的王景禹究竟会如何说。

偏偏王景禹气定神闲的喝起了茶,甚至叫了会客间外候着的衙役,说:「茶水太热,劳烦换些冷茶来。对了,就换转运使大人上次特命人从百草园送来的代州茶,给二人大人也尝尝。」

王端心头一动,稍稍迟疑的看了一眼始终未置一词的王景禹。

衙役领命而去,王端也在王景禹看过来之前,迅速追着衙役的身影,回避了他的视线。

一阵脚步声响起,他到底忍不住的还是转了过去探看,只见王景禹竟然站了起来,错身夺步到了这间办事堂一侧的几个书案处,信手翻开了书架上封装在各式书匣当中的几册文书,打开确认的看了一眼,便信步走了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