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苟在战锤当暗精 > 863 这是(第3页)

863 这是(第3页)

而像这样的集团军,杜鲁奇有一一二十个!

二十个集团军,二十条洪流,每一条都足以淹没她整个过去的世界。

这还只是陆军的数字,还没有把海军算进去。没有算上阿苏尔那支正在重整的新编大军团,更没有算上来自阿斯莱与艾尼尔的远征部队。据说,纳迦罗斯还有大量后备,没有动员的力量。

如果把这一切都纳入考量,那么战争的维度早已变了。

它不再是森林中的猎杀,不再是小规模的短兵相接,而是一场浩瀚到无法想象的系统战争。那是一种以时间、资源、工业与秩序为核心的战争,是一部庞大到可怕的机器在运作。

她能听见那机器的轰鸣,哪怕此刻她在高空中,但风吹过盔甲,声响都像是齿轮在咬合。

来到奥苏安之后,负责整编阿斯莱部队的,不是总是充满激情的阿拉洛斯,而是沉稳、冷静、极具条理的她。

这是她的职责,也是她的枷锁。

整编的过程冗长、复杂,像一场永无止境的编织,涉及战术标准化、后勤线分配、编制再划分与协同体系建立,每一步都要在旧制度的骨架上开刀。

她一次又一次在地图上修改标记,一次又一次用笔尖画出新的命令线,而每一笔都像是在为旧世界签署死亡证明。

她试着让自己去理解,去适应这个陌生的时代,像泰兰铎、塞昂兰那样,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以冷静而高效的方式进行战争。

她想做到,当提到军团,大军团这些词时,能够自然从容,不再有那种违和感。她努力让自己像他们一样,说话带着那种金属般的节奏感,思维中充满数字、区划与比例。

然而,她学得越多,就越震惊。

震惊的不仅是规模,更是体系的精密与逻辑的恐怖。

杜鲁奇有操典,一整套完善到近乎冷酷的操典,他们有成文的军事理论,有战术手册、部队协同章程、战区指令系统与军纪条文。

他们能用冷静到令人不安的方式,把战争拆解成部署,推进、打击、清理四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能找到对应的执行人、替代人和修正机制。

而她意识到,这一切的核心,不是仇恨,而是秩序,那是一种让她感到寒冷的秩序。

虽然她在艾索洛伦时看过阿拉洛斯带回的书籍,当理论与实践结合时,那股巨大的冲击感近乎把她压垮。那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震撼,而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侵蚀。

她第一次看到杜鲁奇的军阵图纸时,几乎以为那是某种宗教仪式的阵式,那种几何般的完美秩序,像是用冷酷和逻辑堆叠出的神圣几何。

每一个方阵,每一条指令线,都被精确到恐怖的程度;每一名士兵的位置都像是符文的一笔,既无多余,也无偏差。

从步兵到骑兵,从空中力量到炮兵,每一层次都环环相扣,精密无比。那不是她所理解的战争,而是一台庞大的机器??有节奏,有逻辑、有呼吸。

他们的士兵不只是士兵,他们是军队的一部分,是被训练成武装齿轮的存在。他们会在命令到来前做好准备,会在号角吹响前就自动进入阵列。没有人需要多说一句话,也没有人会多想一句命令。

那种自觉的机械性,让她在观看演练时心底发冷。

杜鲁奇的战争,不是激情的延伸,而是理性的延续,冷静、精算、无情。他们讲究战争礼节,不是怜悯,而是秩序!

那秩序就像某种神圣的信条,贯穿在每一场冲突之中。在他们眼中,战争是一场带有仪式感的秩序再分配。出征时有规定的号角节奏,行军时有步伐间距的标准,战后,阵亡者的编号、补员的顺序、战利品的归档都有严格的

程式。

连胜利本身,也被定义在既定损失比的范围之内。

超出预期的胜利不会被歌颂,因为那代表计划失衡,而低于预期则代表模型有效,他们把战争从血与火的狂乱,净化成一场逻辑的试炼。

而她,因卓?埃罗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信仰的那种荣耀的战斗,在这种秩序面前,简直像是古老的民俗。

尽管她不想去承认,但相比之下,阿斯莱们是战士,也仅仅是战士。他们懂得如何狩猎,如何在树林中与敌人周旋,如何用直觉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们依靠经验,依靠信念,依靠个人的意志力作战。他们不需要命令,因为他们每个人的灵魂里,都藏着那片森林。

风的方向、树的呼吸,兽的低吟????那才是他们的号角。

可当这两种体系被放在同一个战场上,差距便像深渊一样清晰。杜鲁奇的军队是一部庞大而冷静的机器,而阿斯莱的战士哪怕再英勇,也只是一簇簇燃烧的火焰。

火焰能照亮黑暗,但机器能持续运转。

火焰有灵魂,而机器有未来。

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时代的碾压。

“太黑了,没有边际的黑。”因卓又感叹了一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