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 第145章 官家你祖坟被刨了(第2页)

第145章 官家你祖坟被刨了(第2页)

“历史从不由胜利者书写,”他对满堂士子说,“而是由记住真相的人传承。你们今日所学,不只是战阵厮杀,更是守护文明薪火的使命。”

一名老儒生颤巍巍举手:“敢问大人,若敌势滔天,京城再陷,当如何?”

赵德昭站起身,解下佩剑置于案上:“若有那一日,请诸君带此剑南渡。在江南立书院,教孩童识字读史;在山野藏火种,待东风再起。只要还有人记得‘忠勇校尉’的名字,大宋就不曾灭亡。”

堂下寂然,继而响起低泣与哽咽。

秋末,黄河封冻。赵德昭下令沿岸点燃万堆篝火,制造冰面脆弱假象,实则暗中派遣工兵在关键渡口铺设铁索浮桥,覆以薄雪伪装。又命幼戎营幸存少年化装成牧童,在河北各地传唱童谣:“铁马怕火牛,金盔畏鸣矢;大宋有雷枢,一夜破燕州。”

谣言如风,吹进金营。完颜吴乞买本就因代州失利郁结于心,此刻更是疑神疑鬼,竟下令暂停南侵,召回完颜宗望商议对策。

十二月初八,大雪纷飞。赵德昭登临皇城角楼,远眺北方。忽见一骑快马破雪而来,马背上的传令兵几乎冻僵,手中紧握一封血书。

打开一看,竟是耶律大石亲笔:

“龙骧骑已潜伏至燕京东郊废弃矿洞,距敌帅帐仅二十里。只待大人一声令下,便可夜袭焚营,趁乱夺城!”

赵德昭指尖微抖。时机终于到了。

但他没有立刻批复,反而召来凌岚晶:“你可还记得那个叫陈允的宦官?他焚烧黄纸的方向,为何偏偏对着郑贵妃住所?”

凌岚晶一怔:“您怀疑……宫中另有内应?”

“不止一个。”赵德昭冷冷道,“蔡攸虽死,但太子府抄出的伪造圣旨模板上,印泥色泽与御用不符,却是东宫少府监特供。而能调动少府监的,绝非蔡攸一人。”

他提笔写下两道密令:一令种师道佯攻沧州,吸引金军注意力;二令凌岚晶彻查近三个月出入宫禁的所有医官、膳夫、乐工名单,重点排查是否有人精通女真语或契丹文。

三日后,答案揭晓:一名姓刘的太医署助手,原籍辽阳,三年前通过恩荫入仕,表面温顺老实,实则每旬都会借采办药材之名出宫,且行踪多绕道城西祆祠。

赵德昭不动声色,命烛影司在其药箱夹层植入毒粉,并安排一名双面细作假意投诚,谎称可助其联络燕京谍网。

腊月十五,月黑风高。那刘姓医官果然携带密信出城,欲渡河赴约,却被埋伏已久的凌岚晶当场擒获。审讯中,他崩溃招认:自己乃金国“鹰眼卫”安插十年的暗桩,任务便是监视赵德昭动向,一旦宋军主力北伐,便投毒于宫廷饮水井,制造混乱。

“你们……根本不知道完颜宗望有多恨你!”他嘶吼着,“他说你是唯一让他败而不溃、退而不逃的人!所以他要让你死在凯旋之前??死在百姓欢呼声中,死在你以为胜利的时候!”

赵德昭静静听着,忽然问道:“如果我现在放你回去,让你带回假情报,说我要亲征燕京,你可愿做这枚棋?”

医官愕然抬头。

“你若成功,不仅能活命,还可成为金国英雄。”赵德昭淡淡道,“但我提醒你??我给的机会,只有一次。”

五日后,一则惊天消息传遍北地:赵德昭将于除夕夜亲率十万大军,自澶州出发,直扑燕京!

完颜宗望闻讯,立即调集所有机动兵力回防,甚至抽调前线攻城部队,导致真定方向压力骤减。而就在金军疲于奔命之际,耶律大石率领龙骧骑突袭得手,一举焚毁燕京外城粮仓,并在城头升起大宋旗帜。

消息传来时,赵德昭正在讲武堂授课。他听完战报,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告诉耶律将军,守住三天,援军即至。”

然后继续讲课:“方才讲到孙子曰‘形人而我无形’,诸位可知何谓无形?不是隐身遁地,而是让敌人分不清哪一步是虚,哪一步是实。当我们让他们害怕每一个影子,听见每一阵风都以为是铁蹄,那我们就已经赢了。”

年关将至,汴京张灯结彩。赵德昭却下令关闭所有酒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城实行宵禁演练。百姓起初不满,但当听说燕京光复有望,无不振奋,纷纷自发组织巡逻队,手持火把巡街护城。

除夕夜,赵德昭独坐偏殿,面前摆着一碗素饺。窗外万家灯火,笙歌隐隐。他取出那枚“大宋通宝”,轻轻放在案边。

这时,一个小宦官怯生生进来:“大人,有个老人在外求见,说是……送年夜饭的。”

赵德昭皱眉:“不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