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份尚未完全消化的、关于“允许”的功课,我回到了酒店房间。
然后,就看到了林夕的邮件。
咖啡馆。隅角。下周一下午三点。海盐芝士拿铁。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我刚刚试图平静下来的心湖。
线下见面。真实的,面对面的。
光是想象那个场景,熟悉的恐慌感就再次攫住了我。胃部抽搐,呼吸变得困难。
不。我做不到。
和姜医生的诊疗是一回事,那是寻求帮助,是在一个绝对安全、受控的环境里。但和林夕……在一个人来人往(哪怕她说是安静的)的咖啡馆……
我会搞砸的。我一定会像只受惊的兔子,说不出话,或者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让她失望,让她后悔发出这个邀请。
拒绝她。立刻回复邮件拒绝她。
这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我颤抖着手,准备回复。
可是……“只是喝杯咖啡,聊聊天(或者不聊天也可以)”。
“或者不聊天也可以”。
她连这一点都想到了。她给了我沉默的权利。
还有“隅角”……那个拐角处的咖啡馆。是我曾经独自去过的,那家让我获得过片刻喘息的地方。她记得?还是巧合?
一种被深刻理解和体贴包裹的感觉,缓缓弥漫开来,奇异地中和了一部分尖锐的恐惧。
我想起姜医生的话——“允许自己感受”。
我感受着对这次邀约的恐惧,也感受着……内心深处,那丝微弱却无法忽视的、想要见到她的渴望。
是的。渴望。
我想亲眼看看,那个在视频里有着温和眼神、在邮件里充满智慧理解的女人。想感受她真实存在的气息,而不是隔着冰冷的屏幕。
这个渴望如此强烈,带着一种近乎疼痛的力度。
我闭上眼睛,回想起她邮件里那句“您也是”,回想起月色照片带来的暖意。
如果……如果我再次鼓起勇气呢?
为了这份前所未有的、让我感到自己还“活着”的牵引?
我深吸一口气,那口气息不再完全被恐惧填满,而是夹杂着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睁开眼睛,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那行邀约的文字上。
然后,我抬起依旧颤抖,却不再完全冰冷的手指,敲下了回复:
“好。”
只有一个字。
却仿佛用尽了我此生所有的勇气。
发送。
我知道,下周一下午三点,将是我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坐标。
一个通向未知,却也可能通向……光亮的坐标。
我抬起头,看向窗外。
阳光正好。
而我发现,这一次,面对那明亮的光线,我竟然没有立刻想要拉上窗帘。
病情是否好转,尚不可知。
但有些东西,确实在悄然改变。
因为心里住进了一抹月光,和一份勇敢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