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她的字,我的戏 > 交汇的轨迹 月光下的邀约(第2页)

交汇的轨迹 月光下的邀约(第2页)

---

发出那封带着月色照片的邮件后,我(林夕)经历了一个几乎无眠的夜晚。

各种猜测和担忧在脑海里盘旋。她会怎么解读?会觉得我冒昧吗?会因此退缩吗?

第二天在片场,我有些心神不宁,甚至在一场相对简单的戏份中罕见地走了神,被李导提醒了一次。

“林夕,今天状态不对啊?没事吧?”休息时,陈灏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没事,可能有点没睡好。”我敷衍过去,心里却更加烦躁。

直到中午休息,我迫不及待地点开邮箱。

当看到苏晴的回复安静地躺在收件箱里时,我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

点开。前面是关于表演的专业回复,一如既往的精准。

我的目光迅速滑向最后。

当看到那句“月色……很美。谢谢。您……也是。”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周围片场的嘈杂声瞬间远去。

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能感觉到一股汹涌的热流,从心脏泵向全身每一个角落。

她回应了!

她用她那特有的、带着迟疑和颤抖的方式,回应了我那小心翼翼的试探!

“您也是”……

这三个字,在她那封闭而谨慎的世界里,无异于一句惊心动魄的表白。

一种巨大的、几乎让我站立不稳的喜悦,混合着强烈的心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瞬间将我淹没。

她是在怎样的挣扎和恐惧中,才敲下这三个字的?

我几乎能想象出她蜷缩在昏暗的房间里,面对着屏幕,脸色苍白,手指颤抖,却最终鼓起莫大勇气按下发送键的样子。

这个认知,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

她跨出了这一步。为了回应我,她再次挑战了她那坚固的壁垒。

这一刻,所有的不确定和担忧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清晰和坚定的决心——

我要走向她。用更明确的方式。

这个念头如此强烈,以至于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我立刻回复了一封邮件。依旧围绕着角色,语气甚至比平时更加温和、稳定。我没有再提及昨晚的月色,也没有对她那句“您也是”做出任何直接的回应。

仿佛那场心照不宣的月光对话,从未发生。

但在邮件的最后,我写下了一句与角色探讨毫无关联的话:

“苏老师,最近发现了一家很安静的咖啡馆,就在您酒店附近拐角的地方,叫‘隅角’。他们家的海盐芝士拿铁味道很特别。不知您下周一下午三点,是否方便一起去坐坐?只是喝杯咖啡,聊聊天(或者不聊天也可以)。当然,如果您觉得不便,完全没关系。”

写下“隅角”这个名字时,我想起了她曾经独自去过的咖啡馆。我希望这个选择,能让她感觉稍微安全一点。

发出这封带着明确线下邀约的邮件,我放下手机,感觉整个手掌心都是汗。

我知道这很冒险。这比任何邮件、任何视频通话都更近一步。这是真实的、物理空间的靠近。

但我必须这么做。

月光下的对话已经开启,我不能让她独自停留在那片令人心慌的暧昧里。我需要给她一个更确切的信号,一个让她知道,这份不同寻常的牵引,并非她一个人的幻觉。

我需要让她知道,我愿意,并且渴望,走向她。

无论那一步有多么艰难。

---

收到林夕的咖啡馆邀约时,我(苏晴)刚刚结束与姜医生的又一次诊疗。

这一次,我们没有过多探讨那令人困惑的“暖和”与“心慌”。姜医生只是引导我,去感受和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而不急于给它们贴上标签或判断对错。

“允许自己感受,苏女士。”她平静地说,“感受本身,没有好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