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渊事件一年后,蔺才离开始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在深度冥想中,他的意识不再局限于当前宇宙,而是穿越层层维度,最终抵达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存在层面。
“那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甚至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概念。”他在觉醒者会议上努力描述,“只有。。。纯粹的潜能。”
司编年担忧地注意到,每次从这种状态回归,蔺才离都会暂时失去部分人格特质,像是被那种超越性的体验所稀释。
杨守诚对比了元祖知识库中最隐秘的部分,发现了一段被加密的信息:“元祖称之为‘本源领域’,是所有现实的最初源头。但警告说,接触它会导致‘存在性溶解’。”
与此同时,宇宙各处开始出现现实不稳定的征兆。物理常数轻微波动,因果关系偶尔颠倒,甚至有人报告遇到了“另一个自己”。
礼余芊通过全球觉醒者网络感知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不是随机现象。所有这些异常都指向同一个数学中心——宇宙的初始奇点。”
更神秘的是,所有接触过心渊的觉醒者都开始共享同一个梦境:一个无限复杂的几何结构在不断自我重构,仿佛在演示宇宙的诞生过程。
“这是邀请。”蔺才离在分析梦境后断定,“本源在呼唤我们回家。”
“回家”这个概念引发了哲学层面的激烈讨论。如果宇宙来自本源,那么回归本源意味着什么?个体意识的湮灭?还是与万物合一的圆满?
司编年提出了关键问题:“我们准备好面对这个终极选择了吗?”
没等讨论出结果,宇宙本身给出了最后通牒。一天,所有智慧文明同时接收到一条信息,不是通过语言或思想,而是直接烙印在意识深处:
“归源倒计时:三十个循环。”
没人知道“循环”指代什么时间单位,但每个文明都本能地理解:时间不多了。
继承者联盟紧急召开会议。奥罗拉文明主张立即寻找逃避方法,克里希纳文明建议建造“现实方舟”保存文明火种,而人类。。。
“我们应该理解,而不是逃避。”蔺才离代表人类发言,“如果宇宙要回归本源,也许这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基于这个理念,人类启动了“归源计划”——不是抵抗,而是尽可能理解这一过程,寻找有意识的参与方式。
计划分为三个方向:蔺才离带领团队尝试与本源建立对话;司编年组织“文明档案馆”,保存人类全部成就;礼余芊负责开发“意识种子”,希望能在归源后保留某种形式的延续。
工作紧张进行中,蔺才离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他现在能同时感知无数平行现实,看到每个选择分支的完整后果。但这种能力带来了沉重负担——知晓一切意味着失去惊喜,预见所有可能意味着失去选择的意义。
“无知是慈悲的。”一天深夜,蔺才离在疲惫中承认,“全知等于全责。”
司编年紧紧抱住他:“那就选择不知道。为了我,为了我们。”
这个简单的请求让蔺才离找到了平衡点。他学会了选择性关闭能力,重新体验有限视角的珍贵。
倒计时进入最后阶段时,宇宙出现了美丽而恐怖的现象:星辰开始像烟花一样绽放,释放出所有储存的能量;黑洞蒸发,吐出被吞噬的信息;就连真空本身也开始沸腾,涌现出虚拟粒子。
在这末日美景中,所有文明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有的在绝望中自我毁灭,有的在狂喜中迎接终结,有的则像人类一样,试图理解并参与这个过程。
倒计时归零的时刻,一切都停止了。不是毁灭,而是。。。重置。
蔺才离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纯白空间中,对面是一个与他完全相同的存在。
“我是你的本源镜像。”那个存在微笑,“也是所有存在的本源镜像。”
在这个超越时空的领域,蔺才离经历了宇宙的完整循环:从本源溢出创造多元宇宙,到万物演化最终回归本源。他理解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循环的开始。
“每次循环都会创造新的可能性。”本源镜像解释,“而上个循环的成就,会成为下个循环的基础。”
一个选择摆在面前:完全融入本源,成为永恒的一部分;或者保留个体性,作为“种子”参与新宇宙的创造。
蔺才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是为永生,而是为了与司编年重逢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