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监狱传来消息:程砚舟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
医院ICU外,医生告知:“他大脑皮层出现大面积异常放电,像是……在强行唤醒某些被封锁的区域。我们检测到一种未知信号持续输入,频率正是87。3赫兹。”
夏南枝冲进病房。
病床上的男人面色灰败,生命体征微弱。监护仪滴滴作响,而他的嘴唇竟在无意识中开合,仿佛仍在说话。她凑近倾听,终于听清那反复呢喃的三个字:
“南枝……南枝……南枝……”
她握住他的手,冰冷如石。
“我在。”她低声说,“我一直都在。”
话音落下瞬间,监测仪上的心跳曲线猛然跃起,随后趋于平稳。更诡异的是,窗外骤然刮起一阵旋风,卷起庭院中无数纸条,盘旋升空,最终组成一个巨大的符号??正是母亲笔记扉页上的古老图腾:**两颗心缠绕成螺旋,中间嵌着一颗初生星辰**。
民俗学家后来称其为“共情印记”,传说出现在至深羁绊交汇之处。
一周后,程砚舟奇迹般苏醒。
但他失去了大部分记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要反复确认。唯一清晰留存的,是对念念的脸庞与那句摇篮曲旋律。
夏南枝带女儿去探望。
孩子怯生生走近,看着这个陌生男人,忽然摘下助听器,贴在他胸口。
全场寂静。
五秒后,她重新戴上,眼睛亮了起来:“我听见了!爸爸的心跳……跟你录的歌……是一样的节奏!”
程砚舟怔怔望着她,泪水顺着眼角滑落。
他不懂科学了,也不再执着于控制。他只知道,眼前这个小女孩,是他生命里唯一真实的奇迹。
出院那天,联合国宣布正式采纳《全球情感自主权公约》,严禁任何形式的记忆干预与情感操控。程砚舟被判处终身监禁,但允许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并参与非核心技术指导工作。
夏南枝站在法庭外,看着囚车远去。
林清漪问:“你会去看他吗?”
“会。”她说,“每周一次。不是为了他,是为了念念。她有权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哪怕那个人曾犯下滔天大错。”
多年后,一座名为“源代码公园”的纪念馆落成于海岸边。中央矗立着双人雕像: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另一位男子跪坐于侧,双手捧心。碑文仅有一行字:
>**“这里埋葬着罪恶,也生长着救赎。”**
每年春天,总有无数家庭前来祭奠。他们带来录音笔、旧照片、手写信,放入地下储音舱。据说每逢雷雨之夜,整座公园都会响起轻柔歌声,分不清是机器合成,还是亡灵低语。
而夏南枝依旧住在海边木屋。
念念长大了,考入神经心理学研究院,立志研究“无侵入式情感识别”。她总笑着说:“我要让世界学会用心听,而不是用代码读。”
某个黄昏,母女俩并肩坐在沙滩上。
“妈,你说爸爸现在听得见海吗?”女孩忽然问。
夏南枝望着远方熔金般的夕阳,轻声道:“只要他还记得爱你,就一定能听见。”
海浪翻涌,拍岸声如亘古誓言。
风穿过礁石缝隙,隐约传来钢琴前奏。
那首歌,从未真正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