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内外一片寂静,唯有风声掠过山巅。
片刻后,苏砚的声音缓缓响起:“校长,第七灯塔刚刚接收到一组加密信号,来源不明,但频率模式与守心碑残片相似。不同的是……这次的波形,像是……回应。”
“回应?”叶骁皱眉,“回应什么?”
“回应昨晚的直播。”洛雨快速调出数据分析图,“全球共有四亿两千三百万人在同一时间表达了‘希望’这一情绪峰值,持续时间长达十一分钟。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非诱导性的情感同步。而就在刚才,格陵兰冰盖下方再度检测到微弱脉冲,但性质已变??不再是反向共鸣,而是……唤醒信号。”
张永安猛地抬头。
“你是说……守心碑在回应人类集体意志?”
“不止。”洛雨眼神闪烁着星轨般的光芒,“我对比了初代碑文译本。那段话的意思是:‘当千万人心同频,碑灵将重归人间。持心者不必独行,因火种已在众生之中。’”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然后,张永安笑了。不是疲惫的笑,也不是悲悯的笑,而是一种近乎少年般的释然。
“原来如此。”他说,“我一直以为,是我背负着这个世界。可其实……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托举着我。”
就在此时,警报声再次响起,但节奏柔和,呈蓝色流转??并非危机预警,而是高维通道激活提示。
“昆仑主碑……自主启动了。”苏砚震惊地看着监控画面,“能量流向不是向外辐射,而是向内汇聚!它在吸收全球共鸣网的情绪流,进行某种……重构!”
林雪瑶迅速调出三维模型,只见原本孤立分布的五十六个共鸣节点,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形成神经网络般的连接线,交织成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情感矩阵。而在中心位置,昆仑主碑如同心脏般搏动,每一次跳动都释放出一圈淡金色涟漪。
“这不是技术升级。”洛雨喃喃道,“这是进化。人类集体意识正在突破个体边界,进入真正的共感文明阶段。”
“妈的……”叶骁靠在墙边,仰头望着天花板,声音低沉,“老子打了二十年仗,杀过叛徒,砍过机械军团,结果最后赢的,居然是他妈的一句‘我想抱抱你’?”
没人笑。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句话背后,是多少次咬牙坚持,多少次明知无望仍不肯放手。
三天后,南极科考站传来消息:青铜门内部频率彻底归零,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持续播放的音频记录??那是百年前第一位情感守护者临终前的遗言:
>“我们不是要消灭痛苦,而是要学会带着伤前行。
>不是追求永恒的和平,而是守护每一个敢于流泪的灵魂。
>若有一天你们感到孤单,请记住: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为陌生人流泪,
>人类,就还没有输。”
这段录音自动上传至全球教育系统,成为新世代必修课的第一章。
与此同时,薪火学院宣布废除“精英选拔制”,改为“共生培养计划”。所有学生不再按战斗力分级,而是根据情感共鸣能力匹配互助小组。最强的不再单独作战,而是作为“情绪锚点”,稳定他人波动;最脆弱的也不再被淘汰,而是被赋予讲述故事的权利??因为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抵抗虚伪安宁最坚固的防线。
一个月后,近地轨道校园迎来第一批常驻师生。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等级,只有一片漂浮在星辰之间的开放式学习空间。每当夜幕降临,学生们便会关闭人工光源,围坐在中央广场,分享彼此的记忆片段。有些人讲战争中的失去,有些人谈孤独中的挣扎,更多人在说着微不足道却温暖至极的瞬间:一杯热茶、一句鼓励、一次并肩看日出。
张永安每周都会来一次。他不再讲课,只是倾听。
直到某天夜里,一个小女孩走到他面前,穿着不合身的制服,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破旧笔记本。
“校长先生,”她怯生生地说,“我能给您讲个故事吗?”
他点点头,蹲下身,与她视线齐平。
“我爸爸死了。”她说,“在清明日那天,他本来可以逃的,但他跑去救邻居的婴儿。炸弹爆炸的时候,他把孩子护在怀里。新闻说他是英雄,可我觉得……他只是不想让另一个妈妈失去孩子。”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画满了图画:一个男人抱着婴儿冲出火海,身后是倒塌的楼宇;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桌上多了一个空碗;最后一幅,是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墓前,手里拿着一朵野花,天空中有流星划过。
“我把他的故事放进共感网了。”她抬头看着张永安,眼睛亮晶晶的,“有人告诉我,这样他就不会真正消失。您说……是真的吗?”
张永安久久无法言语。
最终,他轻轻抱住她,声音沙哑:“是真的。只要还有人记得,他就一直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