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牛、马、骡子、毛驴这样的大件牲口买卖都得上牲口籍,方便官府掌握管理登记牲口的数量,防止滥杀。
为了方便买卖双方,牲口行里就有人专门给写文书,办理牲口籍的,于是那牲口贩子牵着骡子,跟霍青和江云苓一起去请人写文书,当面付清了钱款。
霍青不认字,是以那契约文书写好了以后就由江云苓看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问题了,这才按了指印,顺带把骡籍也给办好了。
如此一来,这头大马骡就彻底属于他们家的了。
牲口贩子又简单的教了霍青几个指令,霍青自己也上手试了一下,马骡很听话,简单的训过一下便肯跟着霍青走了。
临走时,那牲口贩子还给霍青抓了把豆子让他带上,如果半道上骡子不肯走了,便喂它把豆子,便能继续赶车了。
霍青欣然收下,还道了声谢。
出了牲口行以后,两人都止不住的高兴,江云苓一双眼睛更是亮晶晶的,看着霍青道:“相公,你刚才讲价议价可真厉害。”
反倒是他,在一边看着完全帮不上忙,不管是挑选骡子还是议价,全都要靠霍青,若是让他来,说不上方才那牲口贩子刚开十二两半钱时候他就已经答应了。
霍青也笑了,他并没有觉得这算什么本事,也是做生意练出来的,可叫夫郎这么夸,他也就高兴。
两人出了牲口行以后又到旁边的铁铺子里给骡子配了一副鞍具,蹄套和蹄钉。
蹄套和蹄钉都是铁做的,贵一些,加起来一共二百文,鞍具便宜些,八十文,这里加起来就是二百八文。
不过这些都是必须的,蹄套和蹄钉是用来保护骡子的蹄子的,不然走山路和土路多碎石,容易伤着,鞍具则是用来赶车用的,霍青买的多,最后同那店家商量着,又给送了一条马鞭。
如此,所有东西就都配齐了。
这下,两人都眉开眼笑的。
从今天开始,他们家就有骡子了,从今往后,霍青再不用那么辛苦的拉着板车去收毛猪了。
城里人多不好走,霍青和江云苓便牵着骡子慢慢的走着,直到出了城,霍青赶着骡子走了两圈,确定骡子听他的话,车赶得也稳当,这才回过头去原地接上江云苓,两人一块兴高采烈的赶着往家里去。
——
骡子的脚力自然不是人可以比的。
以前江云苓从县城走回村里,再快也得大半个时辰,可今日坐着骡车,才三刻钟就到了。
回到村里时已是申时二刻了。
这会子已经快要到夏收的时候了,地里扎着不少农人,见霍青赶着骡车从田埂边经过,都直起身,一边用手挡太阳,一边眯着眼睛看热闹。
“青子回来了!哎呦!你家这是买大马骡了?瞧着可真精神唉!”
“瞧这骡子高壮的!这得花不少钱吧!”
当然,心里泛酸也有。
村里能买得起这种大件牲口的人可不多,除了村长家,也就四五户人买了牛,还有家还是从小牛犊养起的,因而乍然见霍青赶了头骡子回来,自然新奇的很。
知道霍青买牲口主要是为了拉车的,因而也没人问他怎么没买牛而买了骡子。
说不羡慕是假的,虽说骡子耕起地来不如牛好使,但用来做活儿也是很不错的,平日里拉人,拉磨,拉货,都好用,比驴好。
要说这霍青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前些日子才刚成了亲,虽说不能算是村里最好的,但也十分体面了,就说那席子上的菜,吃的人满嘴油光的,这会儿又牵了头骡子回家。
买头骡子还不得十几两,两件大事儿连着办,可想而知,之前霍青手里攒下了多少钱。
从前村里人都觉得霍青虽然是个屠户,但家里有个霍文拖着,既要喝药,还得读书,家里的日子过得连村里普通人家都不如,然而如今这么一看,好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霍文的身子好了不少,书也继续念着,霍青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好些人甚至还有后悔了,早知道把自家的姑娘和哥儿说给他了,然而再仔细一想,没用。
人霍青和江云苓那自小定的是娃娃亲,轮不到旁人家去,于是这么一想啊,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旁人怎么想的小两口不知,他们只赶着骡子径直回家去了,只有在路过大伯家里时停了下来,和大伯娘李氏说了一声。
李氏听了他们骡子一开始还有些惊讶,等出来一看到家门口那头又高又壮的骡子以后便只剩下乐的合不拢嘴了,霍长宁也跟着出来看热闹。
两人围着骡子转了一圈,霍长宁还伸手摸了摸那骡子,不过摸也只敢站在侧边,怕骡子不认人,生气起来要撅蹄子。
还好,这马骡的性情还算温顺,有霍青牵着,便乖乖的站着任由霍长宁摸了下脑袋,没有龇牙,也没有蹬蹄子。
霍青等两人都看过以后便对李氏道:“大伯娘,我们先回家去了,得给骡子喂点水和东西吃。”
李氏忙点了点头,道:“你去你去,你们先回家去忙,等你大伯和大哥回来了我再喊他俩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