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在墨西哥当警察 > 第140章 下属太能干也是头疼(第2页)

第140章 下属太能干也是头疼(第2页)

我们合力打开舱门。内部灯光自动亮起,柔和而不刺眼。座椅上躺着一具干瘪的遗体,穿着白色实验服,胸前别着编号牌:**NO。001**。她的右手搭在控制面板上,左手则紧紧攥着一枚银鹰吊坠??款式与我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更旧,链子断了一截。

伊莱检查终端系统:“电源靠地热维持,数据仍在运行。最后一条日志是……2013年1月18日凌晨三点十二分。”

屏幕上跳出一段文字:

>“他们以为杀了我就能终结一切。但他们错了。真正的‘唤醒序列’不在机器里,而在每一个愿意睁开眼睛的灵魂中。我把种子播向南方,沿着难民之路,穿过丛林与海浪。孩子们会记得歌谣,母亲们会传递火种。当钟声再次响起,请来找我。这一次,让我们亲手拆掉牢笼。”

>??玛尔塔?雷耶斯

房间里一片寂静。

良久,杭德罗蹲下身,轻轻掰开遗体的手指,取下那枚吊坠。她将它贴在胸口,闭上眼,仿佛在接受某种传承。

“她说的‘种子’……”卡米拉开口,“是指那些被转移的实验体?”

“不止。”我看着屏幕,“是指希望本身。她早就预见了‘凤凰’不会彻底灭亡,所以提前布局??把幸存的孩子送往中美洲,交给地下庇护网络抚养。她们教他们识字、唱歌、做梦,而不是念诵‘吾之痛即众人之光’。”

万斯冷笑:“听起来像个神话。”

“可我们现在就站在神话的坟墓里。”杭德罗睁开眼,“而且,她留下的不只是故事。”

她指向终端角落的一个加密文件夹,图标是一只飞鸟。输入密码后,弹出一张地图??中美洲七个国家的难民营、孤儿院、流动诊所,全都标记了红点,每个点旁标注着数字和代号。

最南端的秘鲁站点写着:**“巢”??现存最大收容所,约127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6。3岁,全部接受过基础神经重塑干预,但未完成最终洗脑程序。负责人:阿尔瓦?科尔多瓦(前军医,叛逃者)。**

“这是活着的证据。”杭德罗声音坚定,“也是‘归巢行动’的第一站。”

返回地面时已是黄昏。雪花重新飘落,打在脸上像细小的吻。我们在警局会议室紧急召开核心会议,决定立即启动跨国调查组。司法部起初反对,认为越境执法风险过高,但在杭德罗出示玛尔塔的日志原件并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取得联系后,终于获得临时授权。

三天后,“归巢”小组正式成立。

成员名单如下:

-杭德罗?维拉:心理重建总指挥,负责对接各地康复中心;

-历杭德:数据分析与情报协调,利用前缉毒局资源打通边境线信息壁垒;

-万斯:安全主管,带领战术支援小队随行保护;

-伊莱:技术专家,负责破解残留控制系统并建立新型阻断协议;

-卡米拉:联络官,统筹国际组织与当地NGO合作事宜;

-我:行动总负责人,兼对外发言人。

临行前夜,我再次来到办公室。桌上多了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打开后,是一盘老式录音带,标签上写着:**“给未来的守夜人”。**

我插进播放器。

先是几秒杂音,接着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你已经找到了她。那么,请替我告诉她??老师,我没有辜负您的教导。我教会了孩子们唱那首歌,就是您小时候常哼的那支摇篮曲。他们现在每晚睡前都会一起唱,声音很轻,但很齐。有时候,连看守的士兵也会停下来听一会儿……”

>(停顿片刻,呼吸沉重)

>“我知道你们会来。不要急着救我们。先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眼睛。有些人宁愿留在这里,也不愿回到外面的世界。因为他们害怕??怕没人等他们,怕名字早已被人忘记。所以,请带着名字而来。一个一个,把他们叫醒。”

录音结束。

我坐在黑暗中,久久未动。窗外的城市灯火闪烁,像遥远星河。我想起那个曾在街角陪我坐过的男孩,想起费尔南多跪下时眼角滑落的泪,想起杭德罗母亲钉在墙上的照片。原来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它只是换了战场??从实验室到边境线,从大脑皮层到灵魂深处。

第二天清晨,航班起飞。

飞机穿过云层时,杭德罗递给我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印着一行字:

>**《唤醒手册:致所有迷失归来的孩子》**

>编撰者:杭德罗?维拉&玛尔塔?雷耶斯(遗稿整理)

翻开第一页,是一张手绘插图:一群孩子手拉着手站在山顶,脚下是浓雾弥漫的山谷,头顶却是晴朗星空。配文写道:

>“你不必记得全部过去,只要记得你还活着。”

我合上书,望向舷窗外。阳光穿透云海,洒在机翼上,金光流转,宛如飞翔的银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