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御前女官 > 第112章VIP(第1页)

第112章VIP(第1页)

第112章

灾难的开始,往往感受还不深刻,但灾难的后续,才是真正的难捱。

关中之地,向来繁荣兴盛,一望无际的平原沃土,是滋养大庸的命脉,如今算是彻底掩埋在黄土泥汤中,何况黄河倒灌,洪水泛滥,房屋摧毁不知几何,灾民全都在饿肚子,最重要的是,恢复盛况,不知需要多少年。

传回来的奏折上只形容了四个字,人间炼狱。

源源不断地东西往那边运送,无底洞似的填不满,又正值夏日,烈阳高照,地方官吏请求尽快运送药物等东西。

不少女官也开始通过六部堂官请求,想跟随物资和将士一起去灾地,她们是最了解这些物资的人,也最知道该怎么分配。

皇帝没有犹豫,有人就要用,这时候该防的就是贪官污吏。

直至中秋,才终于有了个粗略的计算,那些登记在册死亡的百姓,已近八十万,还不算没有登记的,实际死亡人数,足有百万之众。

皇帝的罪己诏,写的情真意切,朝堂上众人同悲,君臣难得的有些贤君明臣的样子。

到了九月中旬,依旧还有余震,朝中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说是往那边送的东西太多了,这么掏下去,怕是把大庸掏空了也别想有个好。

还有人主张将靠近地震中心的百姓迁移出来,这样也好过现在,更有甚者,说天灾降罚,乃是当地百姓不修德行……

有些混账话自然被皇帝怒斥了,但也确实承受不住,受灾的范围太大,死亡人数太多,每天睁眼都是缺钱缺粮缺东西。

最重要的是,这些年过于重视沿海的商户,粮食逐年减少,现在就算有钱,想买到粮食也不容易。

由此还延伸出了许多新问题,灾区的粮食已经是天价,连带着南边的粮食都飞涨,这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情况了。

除去粮食,还有油盐布匹等各种民生急需之物,听闻许多百姓只能用树皮树叶遮体,啃食草根等物,喝的也是脏水污水。

种种情况,一股脑的涌了过来。

皇帝别说去后宫了,待在勤政殿的每天都是生不如死,太监宫女又是最先遭殃。

赵长宁即便在坤宁宫深居简出,也时常有人来哭求救命,陷入混乱的大庸,决策者无疑压力巨大。

一场地震,将大庸朝堂里的疥疮直接给震了出来,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人开始马后炮,此时终于有人吹捧明轩,夸他有先见之明,若是早早听了,恐怕还不会有这么严重。

没有办法的办法,补救也是一种态度,皇帝将明轩暂时调任了过去。

虽然朝廷的态度十分积极,但无奈钱跟东西才是主要,一开始积极是真的,但涉及利益损失,那些人就打起了退堂鼓,不想拿钱也是真的。

缺钱缺物,就意味着要死人,死的都是大庸百姓,但大庸百姓也分三六九等,与他人又有何干?这个事儿随着时间拉长,朝堂上再积极的人,也慢慢偃旗息鼓。

明轩无数次上折要钱要东西,但十次有八次都是空口许诺,救灾一事十分艰难,不少人都打着苦一苦百姓的念头,毕竟苦不到他们头上。

如此惨事,后宫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赵长宁不知皇帝的内帑有没有掏钱,也不知户部到底拿出去多少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一定有钱。

她叹了口气,明轩还在前头拼命呢,总不能不管,她扭头就去找皇后娘娘。

“如今灾难当前,民生多艰,娘娘何不带着大公主祈福捐献,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大庸百官和女眷做一份榜样?说不定还能筹得一些钱,救人性命。”

皇后松了口气,“我昨日就想找你谈论这个事儿,可如今皇上焦头烂额,我也不好去打搅,今日听到你说,我心里立马就有了底。”

赵长宁笑了,从当初皇后救下那个小宫女开始,她就知道,皇后当得母仪天下四个字,行事作风也偏磊落,即便受到不公,也不会泯灭人性。

“娘娘有此心,皇上一定很高兴。”她轻声道:“娘娘,这次,您最好以大公主为重。”

皇后眸光闪烁,轻轻点头,“我明白,只是又要辛苦你来调度了。”

听闻大公主请示皇后,带领后宫妃嫔还有宫女太监们,硬是凑了近八十万两银子出来,皇帝十分感动。

他立刻带上大公主,在勤政殿召集了一些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