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大明第一国舅 > 第616章 盘剥百姓(第3页)

第616章 盘剥百姓(第3页)

朱雄英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此事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信号??有人希望天下以为东宫将倾。”

朱元璋闭目良久,忽然睁开眼:“那你告诉朕,该如何破局?”

朱雄英躬身道:“唯有光明正大,方可破此阴谋。请陛下明日亲临国子监,主持春祭大典,并当众宣布太子将于五月朔日代行郊祀之礼。如此,则储君地位昭然天下,谣言自息。”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头允准。

次日晴空万里,阳光洒满太学宫墙。朱元璋携太子朱标同乘御辇,亲至辟雍讲学。朱标虽身形清瘦,但精神矍铄,面对三千学子侃侃而谈《孟子?尽心》,引经据典,条理分明。讲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时,全场肃然起敬。

典礼结束时,朱标突然转身,向朱元璋深深一拜:“父皇,儿臣愿以余生践行此道,不负江山,不负黎民。”

朱元璋老泪纵横,扶起爱子,颤声道:“好,好……我大明有你,何愁不兴!”

消息传出,民心大定。燕王使者悄然离京,再无“代政”之议。

风波渐平,徐府亦迎来喜讯:邓氏所绣并蒂莲completed,挂于新房梁上;太医称其气血渐复,只需静养即可康复。朱安荣学会书写“父母安康”四字,每日晨昏必在佛堂前焚香默念。

五月十五,朱雄英再次入宫授课。朱标精神焕发,与他论及盐政改革,谈及如何削弱豪强、均平赋税,见解深刻,令他欣慰不已。

课毕,朱标忽然问道:“姐夫,你说……我能做个好皇帝吗?”

朱雄英看着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儿,想起他少年时在凤阳田间教农夫识字的模样,想起他为灾民跪求减免赋税的倔强眼神,想起他病中仍坚持批阅奏章的疲惫身影。

他郑重答道:“您早已是个好皇帝了。只是还没登基而已。”

朱标闻言,怔住片刻,随即放声大笑,笑声清朗,穿透宫墙。

数日后,蓝玉归来,带来确凿证据:原礼部尚书周?确与燕王府长史暗通书信,许诺“若燕王得位,必为首辅”。更有账册记录,燕王三年来通过商人渠道向江南士族输送银两逾十万两,用于结交文人、操控舆论。

朱雄英将证据密封,亲自呈递朱元璋。

三日后,圣旨下达:周?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流放云南;燕王朱棣削俸一年,责令闭门思过;所有涉案士子取消功名,永不录用。

朝野震动,无人再敢轻言易储。

秋去冬来,大雪纷飞。腊月初八,朱桢终于凯旋归来。他风尘仆仆踏入徐府大门,未及换衣,便直奔西院。

邓氏闻声迎出,两人相视良久,终相拥而泣。

次日,朱雄英召集全族于正厅,宣布一件大事:为纪念庞氏遗训,徐府设立“慈恩塾”,专收贫寒女子入学读书,由庞澜红任首席教习,邓氏协理内务。每月初一,阖府诵读《女诫》《列女传》,但不得拘泥旧规,须结合时势讲解,倡导“女子亦可明理持家,济世安民”。

众人无不称善。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徐府张灯结彩,爆竹声声。朱雄英携全家齐聚正厅,共赏那幅全家福。烛光摇曳中,画中人物仿佛都在微笑。

朱元璋特派使者送来御笔亲书匾额一方,上书四个大字:**国之柱石**。

朱雄英率众跪接,泪湿衣襟。

夜深人静,他独自登上府中望江楼。长江浩荡,月色如银。他取出母亲庞氏留下的一枚铜钱,轻轻抛入江中。

“娘,”他低声说道,“您牵挂的这个家,还在。而且,会一直走下去。”

远处钟声悠悠,新岁将至。

他知道,风雨还会再来,权力的漩涡永不停歇。但他也明白,只要心中有道义,家中有温情,纵使千难万险,也能步步前行。

这一夜,南京城灯火通明,宛如星河落地。

而在那最亮的一盏灯下,是一个家族用忠诚、亲情与智慧筑起的堡垒??坚不可摧,历久弥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