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声波武器??“遗忘之音”,可通过大气传播,精准干扰共感基因携带者的脑波频率,使人瞬间丧失对特定人物的记忆。首批试验在一座偏远小镇进行,三天内,全镇居民关于亲人的回忆被尽数抹除,许多人甚至认不出自己的父母子女。
“成功了!”研究员欢呼。
可就在当晚,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接连出现幻觉。他们看见走廊尽头站着一个小女孩,穿着红裙,手里提着灯,默默注视着他们。
第二天清晨,整座基地被发现全员昏迷,墙上用血写着一句话:
**“你们可以删除记忆,但杀不死爱。”**
消息泄露后,全球哗然。民众愤怒抗议,要求彻查归墟殿罪行。数十个国家宣布与其断交,并冻结相关资产。而“记忆复兴基金会”则趁势发起“百日铭心行动”,鼓励每个人录制一段口述历史,上传至全球共享数据库。
小眠也参与其中。她坐在南岛木屋前,面对摄像机,讲述了自己从实验室逃出后的第一个清晨:如何躲在废墟里啃冰冷面包,如何因恐惧而不敢说出名字,又如何在某个雨夜,被一位老渔夫收留,给了她一碗热汤和一句“孩子,你冷了吧”。
“那碗汤的味道我一直记得。”她说,“不是因为多美味,而是因为那是第一次,有人不问我‘你是谁’,而是直接告诉我:‘你是值得被照顾的人。’”
视频上传当天,点击量突破十亿。评论区第一条热评写道:
“我也曾被人这样对待过。现在,我想把这份温暖传下去。”
***
又是一年春分。
南岛迎来了第一批访客??一群来自各地的孩子。他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这里,参观“苏眠之桥纪念馆”。讲解员正是当年那位老教师,他拄着拐杖,声音依旧洪亮。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座桥叫做‘苏眠之桥’吗?”他问。
一个小男孩举手:“是因为苏眠姐姐走过它吗?”
“不完全是。”老教师摇头,“是因为她教会我们,有些路,必须靠记住别人才能走完。”
孩子们似懂非懂,直到走进纪念堂,看到墙上挂满照片:有战争中失散的兄妹重逢,有多年未联系的朋友重新握手,还有人在墓碑前放下一束眠鸢花,轻声说:“我来看你了。”
一个小女孩突然哭了。
“怎么了?”老师蹲下问她。
“我奶奶去年走了……我一直不敢提她,怕伤心。但现在我想起来了,她最喜欢给我扎辫子,每次都扎歪……”她抽泣着,“我想告诉她,我现在学会自己扎了。”
全班安静下来。
片刻后,班长站起来,认真地说:“我记得你奶奶。她一定很爱你。”
其他人纷纷点头:“我们也记得。”
风从窗外吹进来,拂动窗帘,花田里的眠鸢轻轻摇曳,仿佛回应着什么。
而在遥远的海底城市虚影中,祭坛之上,无数孩童幻象再次抬头,嘴唇开合,齐声呼唤:
“苏??眠??”
这一次,声音不再孤单。
它汇成洪流,穿越岩层,冲破海浪,直抵云霄。
而在南岛的夜晚,余不饿依旧守在炉火旁,听着窗外涛声。小眠靠在他肩上,轻声说:
“你说,妈妈现在在哪里?”
他望着门外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缓缓道:
“在每一个还记得她的人心里。”
灯影摇曳,映照大地。
这个世界或许还会遗忘,但总有人,在黑暗中提着灯,等待下一个愿意呼唤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