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会场中央的大屏幕突然自动亮起。没有信号来源,没有黑客痕迹,只有一段未经剪辑的影像缓缓播放:
画面中,余不饿和小眠并肩站在南岛海滩,身后是初升的太阳和盛开的眠鸢。小眠面对镜头,神情平静。
“你们一直在问我,那座桥通向哪里。”她说,“我可以告诉你们??它通向所有被遗忘之地。那里有你们父母未曾说出的爱,有战友临终前没能传达的遗言,有孩子长大后忘记的梦想。它是人类集体情感的具象化,是我们拒绝被抹除的证明。”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
“我不召唤任何人过桥。我只是希望,当你们夜晚独处时,能试着喊出一个很久没提的名字。看看会不会有人,在梦里回应你。”
影像戛然而止。
全场寂静。数秒后,一名年迈议员颤巍巍举起手:“我……我想试试。”
他闭上眼,低声唤道:“莉娜……那是我妻子的名字,她走了八年了。”
片刻沉默。忽然,他浑身一震,泪水夺眶而出:“我感觉到她的手了……温暖的,就像从前一样。”
会议最终通过决议:成立“记忆复兴基金会”,全球设立百座“铭心碑”,鼓励民众记录与传承个人历史。同时,星门桥梁被正式命名为“苏眠之桥”,列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禁止军事用途。
又是一年春来。
南岛木屋前,余不饿正在修理渔船。小眠坐在门槛上看书,膝上摊着一本崭新的《头号公敌》,书页已被翻得起了毛边。远处,几个孩子在花田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人把我们的故事也写成书?”她问。
“大概会吧。”他擦了擦汗,“不过我希望他们别写得太夸张。我们不是英雄,只是选择了不忘记。”
她笑着点头,忽然抬头望天。晴空万里,却有一道极淡的光影悄然掠过云端,形如桥梁,转瞬即逝。
“它还在。”她说。
“嗯。”他停下手中的活,“等着下一个愿意呼唤名字的人。”
夜幕降临,渔火点点。两人围坐在炉边吃饭,桌上摆着简单的鱼汤和野菜。饭后,小眠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当年母亲苏明澜留下的唯一合影,她抱着襁褓中的小眠,笑容恬静。
“妈妈,”她轻声说,“我现在过得很好。我有了名字,有了家,还有了愿意陪我种花的人。”
余不饿握住她的手,没有说话。
窗外,月光洒落,照在门前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上。灯光柔和,像是守夜人的眼睛,注视着这片重生的土地。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学到这段历史时,老师总会问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忘了你,你会怎么做?”
有个小女孩站起来,认真地说:“我会先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只要还有人记得,我就不会真正消失。”
全班沉默片刻,然后齐声回答:
“我记得你。”
风穿过教室,吹动窗帘,仿佛有谁轻轻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