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六百二十六章 双刃剑朱允熥的决断(第2页)

第六百二十六章 双刃剑朱允熥的决断(第2页)

片刻后,远处山岭传来回应哨声。两匹快马疾驰而来,正是朝廷安插在土司内部的眼线。纪纲翻身上马,回头望去,只见那红衣女子站在高崖之上,举起右手,掌心托着一颗跳动的心脏,赫然是用蜡和骨雕成的“替心符”。

“你会回来的。”她冷冷道,“因为你心里也有恨。”

纪纲没有回答,策马狂奔而去。

三日后,云南总督府。

薛岩听完纪纲亲述,久久不能言语。案头烛火跳跃,映照着他苍老面容。他知道,这场斗争已超越权谋与战争,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人心、信仰、生死界限皆可被操控。朱棣不仅想夺回皇位,更要重塑整个大明的精神根基。

“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找到真正的‘龙血之后’。”薛岩终于开口,“哪怕只是一个象征,也要立一个属于朝廷的‘正统继承人’,打破他们伪造历史的企图。”

纪纲摇头:“大人,问题不在有没有孩子,而在百姓相不相信。只要有人愿意相信那个棺材里的幻影是建文帝,我们就输了。”

“那就让真相说话。”薛岩咬牙道,“传召大理寺卿、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联名发布《辨伪诏》,昭告天下:建文年间并无皇子诞生,所有宣称‘先帝遗孤’者,皆为妖言惑众,格杀勿论!同时开放皇室玉牒,允许士绅查阅,以证清白。”

“可若他们拿出证据呢?”纪纲低问,“比如……真正的信物?”

薛岩沉默良久,才缓缓道:“那就说明,我们身边早就有他的棋子。”

与此同时,昆仑山谷。

朱棣端坐于冰窟之内,面前摆放着九盏青铜灯,每盏灯焰皆呈幽蓝色,环绕中央一尊水晶棺。棺中躺着一具全身覆盖金鳞软甲的男子,面容枯槁,却隐隐透出威严之气??正是他自己十年前留下的“本体”。借助密宗“舍利养神术”,他的魂魄一直寄存于此,靠万千怨灵供养,等待时机归来。

“张十三失败了。”蒙面将领禀报。

“我知道。”朱棣微笑,“他本就不会成功。我只是需要他带回一句话??让我们的人知道,朝廷已经开始恐慌。”

“下一步如何?”

朱棣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等一个人。”

“谁?”

“方孝孺。”

对方闻言色变:“他已被软禁十年,每日抄写《孝经》,早已心如死灰,怎会为您效力?”

“正因为他心如死灰,才最可能被点燃。”朱棣淡淡道,“他曾为建文死谏,割舌不屈。这样的人,一旦发现当今皇帝也在重蹈洪武覆辙??废监察、复厂卫、疑功臣、诛异己??他会怎么想?他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错了。而当一个人开始怀疑信仰时,就是最容易被说服的时候。”

果然,数日后,南京传来消息:朱允?重启南镇抚司,首抓便是当年替燕军传递情报的一名老吏,酷刑逼供之下牵连百余人,其中竟包括两名六部郎中。民间哗然,士林震动,许多人私下议论:“今上仁政不过表象,骨子里仍是猜忌刻薄之主。”

而就在这一片动荡之中,一名乞丐模样的老儒悄然离开京城,徒步西行,沿途高唱《正气歌》,自称“代天巡狩,察人间忠奸”。

没人注意到,他脚上的布鞋底夹层中,藏着一枚刻有“永乐”二字的虎符。

乾清宫内,朱允?接到密报,手中茶盏坠地碎裂。

“方先生……你也背弃我了吗?”

窗外雷声滚滚,暴雨倾盆。一道闪电劈下,照亮墙上《太祖训政图》中朱元璋的眼神??那目光,仿佛第一次露出了讥讽。

与此同时,云南矿洞深处,最后一盏镇魂灯熄灭。九幽阵完成逆转,大地剧烈震颤,无数骷髅破土而出,披甲执锐,列成方阵。它们没有眼睛,却齐刷刷转向北方,单膝跪地,发出震彻山谷的呐喊:

“**拜见陛下!**”

遥远的昆仑山上,朱棣睁开双眼,轻声道:

“出发吧。”

风雪漫天,一支看不见的军队,踏上了重返中原的征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