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官家…!”黄潜善没想到赵官家的态度竟会如此淡定,但凡读过点书的人都该知道王安石和苏轼的罪名啊。
nbsp;nbsp;nbsp;nbsp;“回去吧。”赵芫不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摆摆手,摆明不愿意再听他说话了,旁边的内侍官走过来请黄相公退出去,黄潜善只好憋屈地拂袖离开。走在半路上,还在阴沉沉地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达到给韩离素上眼药的目的,应当有的吧,只要赵官家升起一丁点的疑虑,他的目的就算达成了!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期的文人们对王安石和苏轼等人的评价多为负面的,因为王苏等人为了变革,不仅仅触动了世家贵族的蛋糕,还大力抨击一直以来统治官场的思想体系,对比旧学,他的新学主张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思想,与传统道学(儒学理学)家们主张的“内圣”是有极大冲突的。
nbsp;nbsp;nbsp;nbsp;举个例子,当年神宗逛花园时见到花朵鲜艳美丽于是摘了一支下来,被旧学的官员谏言不该摘花,因为违反了天地人的道德理法,神宗人为摘了这朵花会引起天地元气的变化,而引发蝴蝶效应,带来更大的坏处。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王安石面前,他大约会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花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已经产生了好的作用’‘花就是用来欣赏的’之类话语。
nbsp;nbsp;nbsp;nbsp;当然这个故事赵芫并没有看过,具体也不了解新学与旧学究竟如何势不两立,但她觉得这些被士大夫们视为使命的问题,在她这里根本不需要纠结,一切对民生发展有用的学说都可以用,从现代来的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务实。
nbsp;nbsp;nbsp;nbsp;不过今天黄潜善的话给她提了醒,读书人们对学派理念的执着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运转发展,趋近与宗教之间的对立,这一点必须得改变才行。
nbsp;nbsp;nbsp;nbsp;想从源头改变恐怕很难,因为赵芫很确定自己肯定辩论不过那些学识渊博很会辩论的学派大佬们,绝不可能令他们改变自己的学说。那就只好另辟蹊径,以皇权重开一条赛道来。
nbsp;nbsp;nbsp;nbsp;赵芫思考着,提笔在纸上嗖嗖嗖写下大致的想法,朱娘等内侍官在一旁小心地观望着,不知她们官家又在下什么重大决定。
nbsp;nbsp;nbsp;nbsp;嗯,强行推行新的学说肯定不会成功,神宗和王安石就是经典失败案例。不过来硬的不行,可以来软的,下令全国各家学派将自己学说中可以用来提高百姓道德认知、农业产量、商贸收入、器械军械创新能力等等的‘有益’部分提取出来上交给朝廷,用以编撰新科举的新科目。
nbsp;nbsp;nbsp;nbsp;这个政令肯定会引发各派之间的争执,但赵芫要的是结果,只要在结果上真实可用,就可以入课纲里。想要发扬壮大自己的学说,就给我多研究有用的理论知识!
nbsp;nbsp;nbsp;nbsp;你的学说里注重道德,就给我好好编写道德方面的学术论文,你的学说里有能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学说就给我把这部分专精专研,别来什么‘道德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是上天定的不可以人为改变’,直接给打回去重写,写到皇帝满意为止。
nbsp;nbsp;nbsp;nbsp;现在做什么事都很急,隔日议事时,赵芫就将这事交给了宰执们去执行,并特别提醒这道命令为的是发展一切可以发展的力量用以抗金,言外之意,朕并非针对各家学派,没有搞新学旧学的意思,你们别给朕内斗,都好好发展实际力量打外敌去。
nbsp;nbsp;nbsp;nbsp;尽管赵芫表达得很清楚了,但收到这样一份政令的宰执们依然私下里开了场小会议,这场小会议上,两省的大佬们都坐到了一起,无外乎就是深度探讨赵官家颁布的这道政令的深意。
nbsp;nbsp;nbsp;nbsp;“官家虽没有明着说,但看这做法,与神宗时的新党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啊。”尚书左丞宇文虚中翻看着手中的折子,思索说道,“真这么实施下去,难免会引起和神宗时一样的动乱来。”
nbsp;nbsp;nbsp;nbsp;尚书右丞朱胜非的想法与他一样,接过折子时愁眉苦脸,“可是官家如今独断朝纲,这道政令发布的时候根本没与我等商议过,现在要反对也来不及了。”
nbsp;nbsp;nbsp;nbsp;中书侍郎陈过庭说:“我倒不觉得应当如此悲观,官家今年虚岁才十三,对新学旧学究竟是什么都不一定了解的清清楚楚,叫各个学派们将有用之学说献上来,应该真的只是为了发展农业、商贸和军械,为了北伐收复失地而已。”
nbsp;nbsp;nbsp;nbsp;“如果只是为了北伐,倒没什么可担忧的。怕就怕有人借着官家的政令实行学术党争之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到时候天下大乱怎么办。”同知枢密院事聂昌说,他将折子递回到参政知事张叔夜的手中,仔细望着张叔夜和李纲的神情,想观察这两位官家心腹的态度。
nbsp;nbsp;nbsp;nbsp;被众人盯着的张叔夜看也没看,就将折子还到李纲的手里,然后闭目养神起来,“我与聂相公的观点一样,官家一心抗金,对学术之争理应没有多少了解。单论这道政令,如果真的能集结众学说的精华,为朝廷所用,定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nbsp;nbsp;nbsp;nbsp;“张相公说的在理,可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啊。”宇文虚中的表情微微阴沉,“一旦上交到朝廷上来的学说里有外道之说被官家重用了,那现如今的正统学说地位必然受到挑战,到时候新学旧学之争就会天然形成。”
nbsp;nbsp;nbsp;nbsp;朱胜非也说:“我等正统学说的理念到时候会被官家摒弃,影响的是天下学子的大事,更影响了教化万民的重任,不能等闲对待。”
nbsp;nbsp;nbsp;nbsp;说到底,他们担心自己的学派被皇帝弃用,以后再也没有能力在朝中集结党朋支持自己,与赵芫的实事求是论很难走到一起。而且最怕的就是赵芫太务实,务实其实也可以叫功利,有利益可图的事情皇帝就做,又利益可图的人皇帝就用,这样的皇帝还怎么用道德去掌控她呢。
nbsp;nbsp;nbsp;nbsp;听着执政大员们议论纷纷快要讨论出火气来时,作为宰相的李纲终于制止了大家,“官家独断朝纲,又尚且年少,我们反对是没有用的。为今之计,是要讨论如何顺利推行这道政令。”
nbsp;nbsp;nbsp;nbsp;“那也该叫殿中侍御史去谏言试一试,还不到妥协的时候吧!”朱胜非急道。
nbsp;nbsp;nbsp;nbsp;张叔夜睁开眼朝朱胜非的方向看了看,“朱相公忘了皇城司的存在吗,官家已经说了,这道政令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北伐成功,你叫御史去反对,与阻止北伐有什么区别。就算有御史做幌子,皇城司只要查起来,朱相公岂能置身事外。”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现在宣布了国安法存在,抗击外敌放在首位,谁反对北伐就有贩国的嫌疑。而新的政令以抗敌为目的颁布出来,反对这道政令,和反对抗敌就划上了等号。到时候皇城司拿人,谁都救不了他。
nbsp;nbsp;nbsp;nbsp;反对的几人面色难看,想不到竟然还能拐这么大个弯回来。看来新的政令是不实施也得实施了,只希望到时候别出现再多歪门邪说,坏了正统。
nbsp;nbsp;nbsp;nbsp;中书省盖了章,尚书省便将政令下方给六部,从东京城向各地传送出去。
nbsp;nbsp;nbsp;nbsp;皇帝下令全民进献学说理论,只要是对农事、商业、军械有好处的学说都可以上达天听,得到皇帝的重用。
nbsp;nbsp;nbsp;nbsp;政令一发布,几乎每到一州一县都能引起士人学子的轰动,虽然中枢在发布的时候有意弱化了‘道德教化’方面的需求,只提了农商军用几个方面,却依然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过往除了正统的道学(儒学理学),其他都属于三教九流的歪门邪道,现如今竟然以‘功用’为目的来使用学说,简直在明晃晃挥舞锄头挖道学的根基。
nbsp;nbsp;nbsp;nbsp;许多民间学派于是赶紧翻阅古籍集思广益,查找自己学派里有哪些学术是有助于发展农业、商业或者军械的。一时间,赵芫‘发展一切可发展的力量’的政令竟然变相达成了农业大摸底、工业大摸底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几个月后,各地上交的学术论文和各项发明挤满了门下省,什么新式纺车,什么新式水车,什么提升水稻产量论文,什么高效冶铁法五花八门,将门下省的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也才知道,原来民间还藏着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nbsp;nbsp;nbsp;nbsp;至于各个学派的大佬赶赴京师进行学说辩论的事,就是题外话了,反正赵芫得到了需要的东西,辩论什么随便搞,大家言论自由嘛。最好是一直能辩论下去,别分出胜负。
nbsp;nbsp;nbsp;nbsp;此时政令刚刚颁布,还没有见到成效,赵芫忙着处理西北和燕地的问题,先给留守真定的韩世忠发了援助燕山府的命令,再遣人快马加鞭去西北找岳飞。韩世忠一个人应对完颜娄室和金国大太子,恐力有不逮。
nbsp;nbsp;nbsp;nbsp;西夏军趁大宋西北战乱,攻打了震威城,摄知城事朱昭战死,赵芫下令折可求、张俊率军前往西北协助种师中击退夏军。令梁红玉、李彦仙分别率军前往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堵住金军南下的道路。
nbsp;nbsp;nbsp;nbsp;已经在西北地区打了几个月仗的完颜宗望遥望着太原城,听着下面的人汇报和宋军的战况,火气愈发旺盛,区区一个太原城,竟然耗费了他将近半年的时间,依旧没有啃下来。甚至越大,对面的援军越多。
nbsp;nbsp;nbsp;nbsp;而且赵宋的新官家登基之后,宋军的士气大振,这边金军进攻时便没有从前那般势如破竹的轻松感了。
nbsp;nbsp;nbsp;nbsp;种师道率领的种家军难缠得很,一直守在太原城内,无论他们如何诱使,也龟缩不出城。完颜宗望想不通,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怎么还能打仗,还没老死,宋人的命这么硬吗!
nbsp;nbsp;nbsp;nbsp;还有在他们屁股后面流窜的小股宋军,带着群乌合之众到处掏肛,害的他每次出兵都要担心被偷袭。可他又不能不坚持攻宋,朝廷传来消息,娄室已经带兵进攻燕地,此时完颜宗望更不能退,反而要加大进攻的力度。
nbsp;nbsp;nbsp;nbsp;站在中军大营往外望去,能远远看到宋军占据的州县城楼上的点点火光,完颜宗望面容冷肃,“既然这么能打,就继续跟本太子在这耗下去吧。”耗到娄室大军南下,彻底击垮宋廷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