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云舞月扬 > 第6章(第15页)

第6章(第15页)

此时章楶正是倒霉的时候,自己上奏此事铁定会牵连到他,那些台谏文官王八蛋们一定会落井下石,什么私自蓄养密探,勾连西夏,图谋不轨等等罪名,折可适自己随随便便都能想出一大堆来。

自己在庆州和章楶惺惺相惜,彼此相交莫逆,章楶并不因为自己乃是个武人而看低自己,反而引为知己,如此厚谊,此时岂能让他雪上加霜?

况且章楶乃是国家栋梁,一身才华就此埋没,实在是大宋的损失,于公于私,自己都不能落井下石。

看章楶信中的意思,大概也是想要自己对此事保密。

既然如此,那就很好选择了。

他将书信烧了,旁边部将们虽然奇怪,但是碍于军法却无人敢乱问。

折可适又唤过身边一个心腹参军,低声嘱咐了几句。那参军施礼退下,然后打马扬鞭,先跑回城中了……

……

西夏,兴庆府。

“太后,臣斗胆,敢问此情报来自谁人之手?”

仁多保忠看着手中的密件,眉头紧皱,上书之事确是紧要机密,但是深悉兵不厌诈的他习惯性的对于一切陌生的情势都采取怀疑的态度。

“此乃本宫亲自安插至一品堂内的心腹所报。”

梁太后轻描淡写地说道,同时也轻轻的敲打一下面前的仁多保忠,自己并非你们可以轻易欺瞒的一介女流,我自己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自己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并非只靠你们才能成事。

“太后,臣斗胆再问,此人可信否?”

仁多保忠却不依不饶。

“本宫之心腹,自然是十分可信的,怎么?仁多大首领是怕中了贼子的反间计不成?”

梁太后语气变得不悦,仁多保忠的态度有些冒犯了她。

旁边撒辰轻轻拉了他一下,仁多保忠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这只是他多年征战沙场的习惯,其实世上绝大多数武将都有这习惯,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听到的,从别人那得到的消息都值得怀疑。

“臣不敢,臣失言,请太后恕罪。”

仁多保忠急忙跪下,不过梁太后也并非真要把他怎么样,恕他无罪后,仁多保忠才又说道:“即是此事可信,那说明梁乙逋这贼子已经得手,下一步,只怕便要犯上作乱了。”

“东朝弓弩火器虽然犀利,然数量不多,作用到底是有限。梁乙逋若想以此作乱,未免太过不自量力,兴庆府十万精兵,凭他那些弓弩如何杀得过来?莫不是疑兵之计?”

撒辰提出了不同看法。

“若是配合天时地利,少量利器在合适的人手中,也能以一当十。”

仁多保忠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却见梁太后的脸色一变,显然是想起了洪德寨的惨败。

就那么几百张弩,几十个惊天动地的奇怪火器,真的就令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那些山崩地裂的雷火电光已经深深的印入梁太后的脑中,难道梁乙逋想用那些可怕的如同鬼神般威力的火器来对付自己?

那真是最可怕的噩梦……

“况且,梁乙逋在兴庆府内也有势力,他若是直接攻打皇宫呢?只需御围内六班直中有几个内应,到时再配合这些威力巨大的弓弩火器,只需精密布置,谁敢说没有犯上作乱的机会。况且他现在还是国相,有能力将这些东西秘密运进兴庆府。同时也有能力在城中制造混乱,到时候趁乱行事,行博浪一击,说不定有成功的机会。”

“御围内六班直便有五千精兵,况且城外数万府卫军也在太后掌握之中,一旦变起,顷刻可至……”

撒辰执掌兴庆府城防和西平府翔庆军,对于自己的部下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年北朝耶律重元谋反,只靠四百架宋弩数百死士便敢正面袭击数万皮室亲军,并险些弑君成功。事败之后,又可从数万追兵的包围中溃围而出远走大漠,可见兵力差距并非一切。况且御围内六班直和府卫军在环州失利之时多有死伤,调补进来的军卒将校,谁敢保证没有梁乙逋的奸细在里面?梁乙逋久掌军权,蓄养之亡命爪牙只怕倍于重元,如今又有利器相助,一个不慎,便是聚九州之铁,不能铸一字。”

听着仁多保忠和撒辰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是说局势有多么危险,需要自己早下决断。

梁太后却看见巍名阿埋这老将沉吟不出声,便询问道:“老统军,为何一言不发?”

“启秉太后,老臣只是在想,我等既然知道了梁乙逋所谋何物,那东朝更应知道。如今东朝章敦当权,此人桀骜好战、侵略成性。如此完美的借口,早应遣使问罪,发兵犯境,为何到现在还无一点动静。莫非东朝不知是我等所为?”

“正是!”

旁边妹勒都逋眼睛一亮,显然想通了关节。

“那梁乙逋所依仗者,一品堂是也。他若是调动兵马潜入长安附近邀击宋军,除非他所典之兵各个都是神仙,否则东朝数十万大军云集,这路兵马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过得道道封锁线?莫非当宋军都是聋子瞎子么?此事绝不可能!便是有这等精兵,必非默默无闻之辈,为何我等不得于闻。况且梁乙逋想要调动兵马,绝不可能瞒的连我等几人都不知一点风声。”

“不过东朝民间却盛传是西夏骑兵深入长安抄掠……”

“此乃东朝惯例,不管什么事都有莫名其妙的谣言四起。也许正是因为民间有此谣言,东朝才会觉得不知真假,未有轻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