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桃树知道春天总会回来,哪怕雪埋千尺。”
第二页贴着一张小小画像,画中男子怀抱龙刀,立于风雪之中,面容坚毅。画像下方写着一行小字:
>“他还没出生,但我已梦见他三次。
>下一个执刀者,姓林,名昭,生于东海渔村。
>他会带着我的歌谣归来,在最黑暗的夜里,点亮第一盏灯。”
赵承熹合上册子,久久不语。
数日后,他命人打造一座青铜碑,立于雪屋门前。碑上无字,唯有一幅浮雕:两株桃树并肩而立,一株花开正盛,一株枯枝待春;树下男女对坐,一人执刀,一人读书,背影年轻得仿佛永远不会老去。
碑成之日,忽有南雁北飞,百鸟盘旋于空中,齐声长鸣,如颂如祭。
此后每逢春寒料峭,边境百姓常言:夜深人静时,若见北斗第七星光芒暴涨,必有桃花逆雪绽放。若有缘人拾得一片花瓣,含入口中,便会做一场清明之梦,梦中总有女子轻唱安魂曲,歌声温柔,足以驱散百邪。
而神京皇城某处偏殿,一名小宦官悄悄打开暗格,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铃铛残片。他不知其来历,只觉每到月圆之夜,铃片都会微微发热。他将其贴在耳边,竟听见极远之处,有人轻轻应了一声:
“嗯。”
十年又十年。
沧海桑田,王朝更迭。
龙刀早已不见踪影,有人说它沉于归墟,有人说它飞升成灵。唯有《梦录》流传至今,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典。书中最后一章,署名为“守梦人”,仅有一段话:
>“梦非虚妄,乃人心之镜。
>惧梦者,实惧己心。
>唯有敢于直面梦境之人,方能在现实中挺立不倒。
>故我愿永为守梦者,纵身化雪,亦护此心光不灭。”
至于那枚桃花玉佩,则辗转落入一位盲女手中。她虽不见光明,却能在梦中看见万千色彩。她常对人说:“有一位姐姐告诉我,只要心中有灯,黑夜就不算长。”
某年寒冬,东海暴雪封岛,渔民困于绝境。深夜,礁石之上忽现一点桃红,随风摇曳,竟是一株小桃树破冰而生。翌日清晨,风暴骤停,天空晴朗如洗。人们在树根处发现一柄短刃,刃身无铭,唯有九龙隐现于纹路之间。
执刃者,正是林昭。
他不知为何会对这把刀感到亲切,只记得从小每晚都会做一个相同的梦:风雪中,有人递给他一碗热汤,说:“喝完再走。”
他喝了。
然后醒来,成了新的守梦人。
极北之地,春风年年如期而至。
桃树成林,花开不败。
每当夜幕降临,总有旅人声称看见雪屋窗内烛火摇曳,似有一男一女相对而坐,谈笑风生。若靠近倾听,依稀可闻女子笑声清越,男子低语温润,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而龙刀,仍在沉睡。
等待下一个愿意为众人点灯的人。
等待下一朵,在寒冬盛开的桃花。
梦未尽,刀未冷,人亦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