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1987我的年代 > 第675章 三粒扣子(第2页)

第675章 三粒扣子(第2页)

“嗯。”

“行吧,破例一次。不过只能印重点章节。”

她连声道谢,花了两个小时,一页页复印,直到管理员催着关门才离开。怀里抱着厚厚一叠纸,走在夜色中,脚步却轻快起来。

第二天清晨五点,她照常起床熬药做饭。父亲坐在桌边剥蒜,忽然说:“小满,厂里昨天开会,说要派两名青年职工去市总工会参加‘劳动模范事迹宣讲团’,名单上有你。”

她手一抖,粥洒出来一点:“我去?我不行……我又不是劳模。”

“赵主任推荐的。”父亲语气平静,“他说你代表的是新时代工人精神??自强不息,知难而进。”

她怔住了。宣讲?站在台上讲话?上次座谈会已经耗尽勇气,这次却是面向全市……

“爸,我……我怕讲不好。”

父亲放下蒜瓣,认真看着她:“你只要说实话就行。你说的每一句,都是咱们这种人家活出来的样子。不怕丢脸,也不用美化。真实,最有力量。”

她咬着嘴唇,良久才点头。

接下来三天,她白天上班,夜里写讲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删掉所有华丽词藻,只留下最朴素的事实:母亲病重、家庭拮据、捡废品的弟弟、凌晨啃馒头的日子、在厕所隔间读书的夜晚……最后写道:“我不是榜样,我只是不肯认命。而这个年代,给了我们一点点光,让我们看见??只要肯走,路就在脚下。”

周五下午,她带着讲稿去夜校找老师修改。会计老师看完后沉默许久,最后说:“小满,这篇东西,不该只在工厂念。它值得让更多人听见。”

她没说话,只是把稿子仔细折好,放进包里。

周六上午,市总工会礼堂座无虚席。各区代表、媒体记者、劳模先进齐聚一堂。林小满穿着那身蓝布衣裳,站在后台候场,心跳如鼓。王桂花也来了,悄悄塞给她一颗润喉糖:“别紧张,就当是跟姐妹唠嗑。”

轮到她上台时,全场安静下来。

聚光灯刺眼,她深吸一口气,开口:“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林小满,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女工……”

声音起初微颤,渐渐平稳。她说起母亲扶墙走路的模样,说起弟弟攥着旧课本说“能卖两毛五”的眼神,说起自己在寒夜里抄笔记冻僵的手指,说起护士长递来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声“恭喜”……说到动情处,台下已有啜泣声。

“有人问我,你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说,因为我怕。怕我妈死了,怕我弟辍学,怕我妹一辈子没见过大海就说‘这辈子就这样了’。可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明明怕得要死,还是往前走一步。”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会后,一位戴眼镜的中年记者拦住她:“林同志,我是《工人日报》的记者。你的故事我想做个专题报道,题目就叫《从车间到病房:一个普通女孩的突围》。可以吗?”

她愣住:“这……值得登报吗?”

“太值得了。”记者目光灼灼,“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千千万万底层青年的缩影。这个时代需要看到这样的光。”

她最终点头。

一周后,报纸出版。黑白照片上,她站在医院走廊,低头整理病历,阳光斜照在肩头。文章整整占了半个版面,标题赫然醒目。厂里第一时间转载,贴在公告栏最中央。工友们围在那里看,有人指着说:“这就是咱车间的小满!”

赵主任专门打电话来:“小满,局里决定把你列入‘青年成才典型’培养计划,今后会有更多学习机会,包括外出进修。”

她握着电话,久久说不出话。

那天晚上,她破例早早关了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书桌上那本《急诊医学概论》上。她忽然想起父亲缝的那个红布书签??“行则将至”。

她起身披衣,打开抽屉,拿出日记本,写下新的一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