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 7080(第20页)

7080(第20页)

今岁气候不好,老天不赏饭吃,百姓的收成本来就不太行,还频频被北成鞑靼侵扰,劫掠粮食。

老百姓们不给,那些鞑子们就杀人夺粮,最严重的一次屠了一整个镇子,还有马匪作乱,当地军队两头跑,根本打不过来。

陛下您看看,怎么办是好。

徐辞言视线落在“屠掠一镇,死伤数百人”几字上,面色一沉。

“折子也看了,几位爱卿有什么看法,都说说。”乾顺帝面色凝重。

兵部尚书沉思片刻,站上前去,“陛下,陕西官员请求从别的地方调动军队过去。”

“各地卫所如今都有事在,不好调动,且眼下正值秋末冬处,大雪封路,军队难行,去了那边,粮草也是个问题。”

“不错,”乾顺帝点点头,眉心一皱,“北成眼下乱着,若是是举国入侵着实不太可能。”

“此次骚扰边境的该是最边边的那几个游牧部落,但这些游牧部落实在难打,这边派兵过去了,他们往草原腹部一缩,又没折了。”

徐辞言心底琢磨了一下,乾顺帝这是不准备大兴兵戈的意思了。

也是,虽然抄家勉强填了点国库,不像之前那样空空荡荡蚂蚁上去都打滑,但是冬去各地雪灾,南边还有几条河发洪水,赈灾也是个问题。

算来算去,银子实在是不足以支撑和北边打起来。

但是边境也不能不管,眼下有地方官府压着,那些鞑子也不敢太过放肆。

但若是朝廷不管,局势就不一样了,小到几个村几个镇,大到几县几府,都会被洗劫一空。

而且,这也会让北成嗅到大启的颓势,怕是立马就会调转枪头朝大启来。

另一头,兵部几个官员已经就要不要派兵打仗争论起来了,乾顺帝把视线移向徐辞言,“徐卿,你怎么看?”

徐辞言沉思片刻,“陛下,臣认为眼下并非行军打仗的好时机。”

“老夫也这么觉得,”兵部侍郎叹息一声,“但马匪、鞑子作乱,也不能放着不管。”

“不,”徐辞言摇头,“不打仗不代表就不能管了。”

大殿里摆了西北一代的沙图,徐辞言走到旁边,取小棍在沙上将几个部落圈了起来,“这些部落眼下劫掠边境,是互市关闭,冬日物资艰难活不下去了才如此。”

“徐大人是想说开互市?”兵部尚书若有所思,“若是往日,互市一开,鞑子能换得东西,倒是不至于非得犯到我们头上。”

“只是……”他有些犹豫,“眼下他们做无本生意惯了,怕是不愿意再花钱。”

“老臣担心到时候鞑靼那边表面答应,等边境百姓把粮食这些运到集市上,又被他们一网打尽,劫掠一空。”

“而眼下那边的军队困于马匪,怕是抽不出手来。”

“刘卿所言极是。”乾顺帝叹息一声,看向徐辞言。

“对,”徐辞言点头,“所以不能全开,不然反倒是帮着鞑靼忙,省得他们到处劫掠了。”

徐辞言在两个部落小旗之间画了个箭头,“成主死后,蒙古各部之间内乱不断。牲口、草场、水源、宗主地位……这些东西关乎着他们一年的生活,争夺起来更加凶戾。”

“比起国力强盛只能时不时捞一笔的大启,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瞥了眼几个大臣若有所思的表情,徐辞言嘴角扬起,“北成一度沦为大启的属国,和黄金家族的认同比起来,我大启的认同也含金量十足。”

“徐大人的意思是由朝廷出面扶持一个部落,借他们的手打压其他部落?”兵部尚书敏锐地领会到徐辞言的意思,眼睛发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正如刘大人所说,”徐辞言英雄所见略同地看了眼兵部尚书,“朝廷可以先派人悄悄但是让所有人知道地宣扬开来,给几个部落首领画个大饼,就说朝廷有意封个什么‘草原王’‘大可汗’什么的。”

“得了封号的部落可以与大启互市,交易商品,还可以适当地降低朝贡关税。”

“并且,”徐辞言强调,“那个部落必须保证互市的正常交易,若是三天两头地出问题那便要换个人来当‘草原王’了。”

他再仔细讲了讲其中的细节,比如这个部落一定要选好了,实力不能太强以防止它借着互市太快生长发育,反过来对大启造成威胁。

也不能太弱,太弱威信不足,不能牵制局面,还护不住互市,更易惹人怀疑大启是不是傻。

实在不行,还能换着找人当大王,不能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再比如互市刚开的时候,找几个人假扮其他部落的来捣乱,赶走以后再对那个部落大加训斥,将矛盾转移到几个部落之间。

听到后面,乾顺帝连连点头,黑沉了一日的面孔放松下来,弥上笑意,“不错不错,这么一来,几个部落互相制衡内斗,有‘草原王’的名头吊着,我大启也能松乏几年。”

“这几年里还要养精蓄锐,提升军事实力,日后若是北成那边再发难,也不怕了。”

兵部尚书适时地给自己谋利益,早些年国库空虚,兵部想要点钱那简直是难如登天,连军饷都要发不起了,不然军队也不会弱成这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