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商鞅,我们就必须要说战国时期的法律规定了,”伍爱华神奇地把整个话题圆了回来,继续说道:“战国时期,秦国并不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
“在秦国之前,早就颁布了《国律》,齐国邹忌也进行了变法,”伍爱华说道:“没错,就是那个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的邹忌。”
“因为邹忌这篇讽齐王纳谏的小作文是中学必学课文,所以大家都能说两句邹忌的话,”伍爱华笑着说道:“吾妻之美我者~”
“事实上,据说邹忌确实算是个美男子,他也不是丑人多作怪跑去和人家徐公比美,而是因为确实有资本,所以用自己举例给齐王进谏,才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战国邹忌闻言,不由捂住脸,只觉得自己还好没说自己比徐公美,不然名声都要坏了。
即使是这样,也有不少战国人想要看看邹忌和徐公到底谁更美一点?
伍爱华此时还在继续说道:“邹忌的事迹里有一个名人,田忌。”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就是那个田忌。”伍爱华说着,春秋战国的人一头雾水:田忌赛马是什么?
出走避祸的田忌:天幕提到我,看来我在后世应当人人皆知?日后难道还有其他机会让我成就功业?
“差不多同一时期,楚国的吴起也开展了变法,李悝也为魏国变法制定了《法经》。”
“吴起也是当时的名人,还是战争中给了秦国重创的名人,最后还写了本书,叫做《吴子兵法》。”
“法经的内容我之前其实都说过,也说得都差不多了,这里就是大概提一下,李悝的变革是涉及了行经军事多方面的,包括了巩固小农经济的立法。”
“从这一点上看,李悝也确实不愧是法家人,思想和商鞅一脉相承,很难说商鞅给秦国定下士农工商级别的时候,有没有就是因为觉得李悝做得不错?”伍爱华调皮了一下:“就是那种你的办法fine,下一秒mine。”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人在弹幕中都笑出了声。
【拿来主义居然已经盛行了两千多年吗】
【笑死,别说主播说的很形象】
【立法的抄怎么能叫抄呢?那叫借鉴!】
古人虽然不懂fine和mine的意思,但是看弹幕也大致明白了,这是说商鞅借鉴李悝呢。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变法活动——商鞅变法和法经我们之前都已经说过了,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补充,那就是商鞅树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也就是秦律,而后,律这种体例一直流传至清朝,后续还有《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的形式。”
“这么一说又不得不说宋朝,人家都是律,就你是《宋刑统》,怎么就这么不合群呢?”
不合群的宋朝:???等等,怎么律法的名字也要嘴我们一下?大宋是怎么惹了她了?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朱元璋发弹幕了。
【你们不懂,是我们排挤大宋!宋朝就不配】
【你哪个啊?狗吠什么啊?】
【朕乃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是的,朱元璋早就从弹幕了中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封号。
【谁啊,不知道】宋人毫不在意地说道。
明朝的人则是略带激动:【太、祖啊!】
看着热闹的弹幕,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有观众扮演了朱元璋吗?”
说完伍爱华又笑了:“说起来明太祖和商鞅肯定很有共同语言,因为他们都是提倡身份继承的人。”
“在商鞅规定的秦律下,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继承的,工匠和商人的孩子也是工匠和商人的户籍,而在朱元璋也是,军户就是一辈子军户,工匠也是一辈子工匠。”
“虽然这些规定在我们看来很难评,但是当时社会还真的因为这种政策导致部分人怀才不遇……只能说,商鞅和朱元璋遭受诅咒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
“不过这个规定也不是完全限制死了,比如明朝著名才子李东阳、著名首辅张居正,据说都是军户出身,但是因为科举考试厉害,最终成为了文臣~”
【李东阳和张居正那种人,能有几个呢?】明朝军户绝望地问道。
这一问,其实是阶级之问。
当身份固定之后,人们便会逐渐丧失创造的可能。
朱元璋这时候又不认了:“咱哪有说军户的儿子一定是军户?明明可以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军户的位置,别的儿子都可以去干别的事情!”
朱元璋这么说的同时,弹幕中也有人提醒。
伍爱华看到弹幕之后,微微笑道:“这个规定我也知道,但是实际执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