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只有下下签的抽签(第3页)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只有下下签的抽签(第3页)

不到三小时,阅读量破百万。留言区涌进数千条真实经历:

>“我在工地搬砖,休息时和工友画格子下土棋,输了请喝水。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女儿自闭症,三年不肯说话。直到我教会她‘打吃’,她第一次笑着喊我爸爸。”

>“癌症化疗期间,每天靠复盘古谱撑下来。吴清源先生救了我。”

我一条条看完,泪流满面。

展览筹备期间,沈砚之难得出门一趟,亲自挑选展品。他在一幅小学生画作前停下??纸上歪歪扭扭画着两个火柴人,一人穿白衣,一人穿灰毛衣,面对面坐着,中间是棋盘。标题写着:《老师和哥哥下棋,月亮出来了》。

“这孩子有灵气。”他说。

我告诉他,那是上周在“初心讲堂”上画的。

“留着吧。”他轻声道,“也许将来,这里会变成一所真正的棋塾。”

开展前一天夜里,我独自来到弈心斋。月光洒在门槛上,一如初见。我取出那枚盲人老人送的白棋,轻轻放在棋盘中央。

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

回头一看,沈砚之站在门口,手里提着茶壶。

“来煮最后一壶?”他问。

“好。”

我们相对而坐,无言对饮。茶香袅袅,仿佛时间从未流动。

良久,他开口:“你知道为什么我让你每周固定时间来吗?”

“为什么?”

“不是为了教你棋。”他说,“是为了让你养成一种节奏??**在混乱的世界里,守住自己的时辰**。”

我怔住。

“成年人最难的,不是学会什么新技能,”他望着窗外,“而是重新找回那种‘纯粹去做一件事’的心境。你做到了。”

我低头,看着棋盘上的白子。它并不完美,边缘磨损,色泽暗淡。可它坚定地立在那里,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开展当天,人流如织。媒体争相报道,称这是“一场属于普通人的文化起义”。有人采访我:“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你不想上班时太无聊,随便写了个小说?”

我点头:“是啊。”

“值得吗?”

我望向展厅尽头的一面墙??那里贴满了读者寄来的照片:有人在山顶摆棋,有人在病房对弈,有人抱着棋盘求婚……每张下面都写着一句话:

>“我也想下一盘问心无愧的棋。”

我指着那堵墙,说:“你看,这不是我的成就,是无数人借由一个故事,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如果这都不算值得,那世上还有什么值得的事?”

夜深人静,人群散去。我最后一个离开展厅。保安大叔递给我一个包裹:“有人送来给你的,不留名。”

拆开一看,是一部老旧的DV录像带,标签上写着:**1983年省少年赛林建国vs周志远决赛实录**。

我的手猛地抖了一下。

林建国,是我父亲的名字。

回到家中,我颤抖着将录像带插入播放器。画面斑驳,音质模糊,但依稀可见年轻的父亲坐在棋盘前,眉宇间透着锐气。他对阵的对手后来成了职业五段。整盘棋鏖战近五小时,最终父亲因读秒失误,半目告负。

赛后采访,记者问他遗憾吗。

他摇头:“不遗憾。我尽了全力。下一次,我会更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