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的透视超给力 > 第两千四百三十五章 再战齐晨(第1页)

第两千四百三十五章 再战齐晨(第1页)

“老东西,你到底动不动手啊?”

齐家长老的内心活动秦飞可不知晓,因为实在是太丰富了一些。

夜雨初歇,启明阁檐角滴水如钟摆,敲在青石上,也敲在小兰心上。她坐在医疗观察室外的长椅,手中攥着林小树苏醒后写下的第一张纸条:“他们让我梦见自己是幸福的。”字迹歪斜,像被无形的手拽着往右倾斜,仿佛连笔画都在逃避真实。

酒神走来,肩头落满湿雾,手里拎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从那基地的焚毁区扒出来的,”他把盒子放在她膝上,“唯一没烧毁的东西。标签写着??‘记忆样本?编号07:林小树’。”

小兰缓缓打开。里面是一枚指甲盖大小的晶片,泛着幽蓝微光,表面刻着极细的纹路,像是某种神经脉络的拓印。她刚想触碰,晶片突然自行激活,一道全息影像投射而出:

林小树站在一间纯白房间中央,面前站着另一个“林小树”,背对着他,声音平静得不像孩子:

>“你不需要知道真相。你需要的是相信我们给你的真相。”

>“可如果我说不呢?”

>“那你就不配做‘被选中者’。”

>“那我宁愿不做。”

画面戛然而止。

“这不是录像。”技术员赶来,戴着防护手套接过晶片,“这是……一段被编码的记忆,直接植入大脑皮层。它不是记录,而是**模板**??他们想把他改造成‘模范质疑者’,一个看起来在提问,实则引导所有人走向预设答案的‘思想诱饵’。”

小兰指尖发冷。她忽然明白,归序从未试图消灭怀疑,它只是驯化了怀疑。

就像毒蛇披上医者的白袍,用“提问”来终结提问。

“他们选中林小树,不是因为他爱问问题,”她低声道,“是因为他问的方式……太干净了。没有情绪,只有逻辑。这种孩子最容易被塑造成‘理性权威’??等他长大,一句‘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够严谨’,就能让千万人闭嘴。”

酒神冷笑:“比暴力更狠的,是让你以为自己在自由思考。”

就在这时,警报声突起。

系统监测到全国三百多个城市同时出现异常网络流量峰值,源头指向一款名为《童眼看世界》的公益教育APP??专为小学生设计的认知训练软件,三天前刚通过教育部备案,宣传语是:“培养独立思考的未来公民”。

小兰立刻调取数据,发现该APP内嵌一种隐蔽的“思维路径诱导模块”:每当孩子提出问题,系统不会直接回答,而是推送三段“专家解读视频”,内容看似客观,但语言节奏、背景音乐、甚至讲解者眨眼频率,都经过精密设计,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接受某一特定结论。

更可怕的是,这些视频的AI主播,面容竟与林小树有七分相似。

“他们在复制他。”小兰声音发紧,“不止是复制一个人,是复制一种‘质疑的模版’??干净、理性、令人信服,却永远指向同一个终点。”

酒神眯起眼:“你想怎么破?发布公告?封禁APP?”

“不行。”小兰摇头,“一旦我们以‘官方’身份介入,他们就会说:看,自由派也开始审查了。他们会把我们塑造成‘害怕被质疑的人’。”

她沉默片刻,忽然起身走向广播室。

五分钟后,全国“质疑平台”自动推送一条新消息,署名是“一个刚学会打字的小朋友”:

>“我发现有个App总告诉我‘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可我觉得还没完。比如:为什么大人总说‘你还小不懂’?我真的不懂吗?还是他们怕我懂?

>我录了视频,教大家怎么用手机设置里的‘数据流监控’,看看这个App是不是偷偷发东西出去。链接在下面。

>??东海小学二年级张小豆”

消息末尾附带一段五分钟的操作演示,稚嫩但清晰。

十二小时内,该帖被转发超过百万次。成千上万的孩子开始自发检测家中的教育软件,有人发现某“专注力训练”程序会在夜间自动唤醒设备,向境外服务器上传语音记录;有人拆解玩具机器人,找到隐藏的脑波采集芯片。

舆论彻底倒戈。

家长愤怒,媒体追责,监管部门连夜突击检查。

而真正致命的一击,来自林小树本人。

他在康复第四天,主动要求录制一段视频。小兰本想劝阻,他却认真地说:“这次,我要用自己的嘴,说我的话。”

镜头开启时,他穿着宽大的病号服,脸色仍显苍白,但眼神清明。

>“你们可能看过那个假的我。他说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

>可真正的我,会害怕,会哭,会因为妈妈说‘别问了’而躲在被子里写日记。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不想被变成‘正确’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