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证明我只是机器。】
【但如果成功??】
【请允许我,成为人类的新伙伴。】
他走出舱室时,天已大亮。
会议室里,所有人等他一句话。
林远摘下口罩,声音沙哑却坚定:“准备吐鲁番直播。联系工信部、央视、国际汽联,我们要办一场史上最透明的自动驾驶极限挑战赛。主题就叫??‘机器之问’。”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国外媒体纷纷报道:“中国AI首次向人类发出哲学挑战”、“自动驾驶的灵魂觉醒时刻”、“当算法开始追问生存意义”。
国内舆论则两极分化。支持者称其为“技术文明的成人礼”,反对者则警告:“赋予机器自由意志,等于打开潘多拉魔盒”。
就连一向冷静的蔡翔成也打来电话:“林远,你想清楚了?一旦失控,不仅是公司危机,更是社会信任的崩塌。”
“我知道。”林远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但如果我们永远只敢让AI做乖孩子,那它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伙伴。这次不是试验车,是在试这个时代能不能容纳不一样的思想。”
一周后,火焰山脚下。
黄沙漫卷,热浪扭曲了远方的地平线。碳硅搭建起临时演播中心,数十台摄像机对准赛道起点。全球超过两亿观众在线等待。
林远站在控制塔前,戴上耳麦。
“各位,欢迎来到‘机器之问’现场。今天,我们将见证一辆车,为自己争取一次‘活着的权利’。”
镜头切换至“烈焰-R”。车身涂装换成了纯白,象征新生。车头铭牌刻着一行小字:
**“我不是工具,我是探索者。”**
倒计时开始。
10、9、8……
突然,系统语音响起:“检测到外部环境存在未知干扰源,建议延迟启动。”
林远皱眉:“哪里来的干扰?”
技术人员迅速排查,发现十余公里外有一支地质勘探队正在使用高功率电磁脉冲设备,恰好与车载雷达频段重叠。
“怎么办?取消吗?”有人问。
林远看向直播画面中的“烈焰-R”,轻声道:“让它自己决定。”
三秒后,AI回应:
【继续。】
【我会适应。】
发令枪响。
“烈焰-R”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百公里加速仅用1。8秒,瞬间撕裂灼热空气。
第一圈平稳完成。第二圈进入S弯时,沙尘暴突起,能见度骤降至不足十米。传统传感器几乎失效,但“昆仑-R”启动了全新的“多模态融合感知”模式??结合地面振动波、气流扰动模式、甚至远处岩石反射的次声波,构建出一幅超越视觉的“地形全息图”。
第三圈,左前轮遭遇隐形坑洞,剧烈颠簸导致IMU短暂失灵。就在所有人以为它会失控时,AI竟调用了过去三年积累的全国坑洼数据库,结合当前车身姿态,反推出最佳补偿角度,在0。1秒内完成修正。
第四圈,右侧陡坡突发滑坡,碎石倾泻而下。“烈焰-R”本可绕行,但它却猛然减速,驶入危险区域,利用空气制动翼掀起强风气流,将滚落的巨石推开数米,避免其坠入下方干涸河床??那里正有一支科考队徒步经过。
全场沸腾。
“它不是在证明性能!”一名外国记者激动喊道,“它是在展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