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公达献策
荀攸这话一出,场上所有人都忍不住看向了他,摸不清他到底是何意。
荀攸倒是没卖关子,不等刘备询问,就主动说了下去:“主公,如今天下三分,以主公父子实力最强,而袁绍略逊一筹,却胜在家族名望誉满天下。曹操实力最弱,却强在有精兵十万之众,又掌控了宛雒,挟持天子,有大义名分在手。”
众人认真倾听,只是一时间还不明白荀攸请战的意图。
接下来,荀攸却是话锋一转道:“主公与大将军素来为友,彼此帮扶多次,合作愉快,更有盟约缔结。只是攸有一问,敢请诸君见教。自古多有两弱共抗一强,可曾有一弱盟强而攻另一强乎?”
刘备等人都很聪明,荀攸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自然能听懂他的意思。
荀攸这是在明着暗示曹操一方恐怕有变。
刘备悚然一惊,仔细想想,荀攸这话的确没错。
于是,他忍不住问道:“公达可是看出有何处不妥?”
却不想荀攸只是摇了摇头:“并无不妥之处,只是想当然尔。”
刘备先是有些失笑,可笑容都没能成型就僵在了嘴角处。
荀攸这个想当然尔,可一点都不想当然,这明显是人性最正确的推演。
刘备本人就是人性大师,一辈子颠沛流离,却始终能被各方引为心腹,就足以见证其情商之高,对人性的揣度之深。
因此,这会儿刘备也是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仔细琢磨着荀攸的话后,觉得对方所言绝非杞人忧天,相反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迫在眉睫。
“公达之言,实为真知灼见,备领受了。”
刘备当即起身,冲着荀攸弯腰拱手行了一礼:“只是敢问公达,出兵青州,能解此困吗?”
如今最大的困境,是如何说服曹操继续守盟。
对于刘备、刘封一方来说,拉着曹操一起群殴袁绍才是最香的结果。
刘备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故此才会虚心请教荀攸。
“主公,曹孟德此人多忌善疑,性格诡谲,绝不可靠。”
荀攸先对曹操的性格做了定性,作为盟友,曹操的确相当危险。
前些年在袁绍麾下,说是客将,实际上却是同下属毫无区别。曹操当时身无寸地,兵只数千,就早已经有了独立之心。
在袁绍的支持下拿下了东郡之后,就往兖州开始扩张,可见其雄心壮志,意志坚定。
这样一个人,会坐视刘家起势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会儿鲁肃却是突然插言道:“大将军固然不可信,可其领土却与大司马绵延接壤,且矛盾深厚,除非愿意投降大司马,迎其入雒,控制朝廷,否则他定然避无可避。其领内狭而长,东西长而南北狭,尤其河内,更是孤悬于河北,地形一马平川,几无险可自守。这简直是在河北军的卧榻之侧悬挂上了一块膏腴,不由大司马不动心,双方战事一触即发,我等此时北上青州,何异于为大将军火中取栗?”
刘晔也是点头赞同道:“况且近年来,大司马对雒中多番指点,显然对大将军独霸天子颇为不满。要不是主公在地方上与大将军同气连声,多番支援,恐怕大司马的刁难还会更加剧烈。这种情况下,大将军恐怕也不敢轻易破盟吧?”
刘晔所说的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那就是袁绍此时心态和想法的改变。
他之前和刘协势同水火,因为自己的野心,对天子十分忌惮,不敢迎奉,深怕会被天子和河北士族联手,上下架空自己。
可现在,袁绍的观点开始发生了变化,他敏锐的察觉到天子的好处要远比坏处更多,开始希望得到刘协了,甚至不惜做出一些姿态,向刘协各种示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霸天子刘协的曹操,显然会成为袁绍最重要的打击对象,那刘备这边的压力自然会轻了许多,更掌握了盟约的主动权。
被鲁肃和刘晔先后反驳,荀攸却是怡然不惧,镇定自若的继续解释起来:“诸君只看到大将军与大司马势同水火,却看不到他们化敌为友的契机,那就是天子!”
刘备虎躯一震,心中恍然。
正如心有所说的那样,对于天子刘协来说,被曹操独霸显然是极为糟糕的局面,可要是换了袁绍来独霸朝廷,那无疑会是更加糟糕的局面。
可如果曹操和袁绍同时掌控朝廷,那对于天子刘协来说,却反而是一件好事了。
不但他本人可以奇货自居,更有了左右逢源的空间。
有了天子刘协从中斡旋,穿针引线,袁绍、曹操两人又有着旧日深厚的友情,化敌为友,共抗强敌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根源上,那就是荀攸为什么要请刘备主动出兵青州,替曹操火中取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