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耶律洪基的新宠臣安倍仲麻吕之后(第3页)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耶律洪基的新宠臣安倍仲麻吕之后(第3页)

三人闭门议事三日,制定章程:一曰“密报制”,鼓励民间举报可疑言行,经查实者赏银十两;二曰“轮审制”,所有案件必须双人以上会审,防止舞弊;三曰“限时结案”,重大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避免拖延生变。

首月之内,便破获三起私运兵器案、两起伪造度牒案,抓捕契丹细作七人,牵连大小官员十余名。其中一名大理寺评事因收受辽国珠宝,被判流放琼州,震动朝野。

百姓称其为“鹰司”,谓其目光如隼,爪牙锋利,专捉藏身庙堂之鼠。

而耶律琚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天子日常问对之中。每逢边情、财税、夷狄事务,赵煦常召其入殿咨询。甚至有次在御花园散步时,指着远处一群学士笑道:“彼辈徒知诵经,不如卿通实务。”

甘兰进闻之,感慨万千:“兄长,你已不再是那个寄人篱下的降臣了。你是天子心中可用之人。”

耶律琚却摇头:“还不够。封侯之路,岂止一步?我要让他们明白,即便是异族出身,也能成为帝国栋梁。”

冬去春来,元?六年三月,北事专案司再立奇功:截获一封由高丽商人携带的秘密国书,内容竟是辽国残余贵族请求高丽出兵牵制大宋,助其复国。书中明确提到“东京有内应五人,皆居要职”,并列出代号,其中一人代号“白鹰”,竟与耶律琚早年在辽国使用的密称完全一致!

此案上报后,赵煦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封锁高丽使馆,暂停一切外交往来。同时亲自圈定名单,命北事专案司秘密排查五名疑似内应。

调查持续半月,最终锁定三人:一名枢密院小吏、一名翰林医官、一名宫廷乐师。皆被证实长期接受北方资助,传递情报。唯独剩下两人,身份模糊,线索中断。

耶律琚反复推敲,忽然想到一事:那封密信为何偏偏提到“白鹰”?若只为混淆视听,何必用如此精准的旧称?除非……有人故意为之,目的是嫁祸于他!

他立刻面见赵煦,直言怀疑:“臣以为,此乃栽赃陷害。有人想借辽国之手,除掉臣这个眼中钉。”

赵煦沉默良久,忽问:“那你可有证据?”

“无直接证据。”耶律琚坦然,“但逻辑不通。辽国若真掌握内应,何必通过高丽商人传递?极易暴露。且提及臣之旧称,反倒暴露其内部仍有熟知臣往事之人。这不像外敌所为,倒像是……内部斗争。”

赵煦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你很聪明。所以,你想怎么办?”

“请陛下允许臣设局。”耶律琚低声道,“放出风声,说我已被怀疑,心生恐惧,欲秘密联络北地旧部自保。然后静观其变??谁若趁机接触我,或是向上告发,谁就是真正的‘白鹰’。”

赵煦眯起眼睛,许久才点头:“准。但记住,若你玩火自焚,朕救不了你。”

“臣愿以性命担保。”

一场无形风暴悄然酝酿。

耶律琚开始刻意表现出焦虑不安之态,时常独自饮酒至深夜,口中喃喃“悔不该南来”“早知如此,不如死在辽东”。更有意让亲信散布消息,称其正秘密寻找旧日契丹部属,寻求庇护。

不过五日,异动出现。

一名自称“故人之子”的年轻人求见,言其父曾为耶律乙辛部将,愿助耶律琚北逃。耶律琚假意答应,约定三日后城外废庙接头。

当夜,他率程元佐埋伏庙中。果见那人携两名蒙面武士而来,正欲交接金银马匹,忽被伏兵擒获。严审之下,供出幕后主使??竟是刑恕府中一名幕客,名叫贾文亮,专司对外联络。

顺藤摸瓜,竟发现贾文亮近年来多次秘密资助北方流亡贵族,并试图策反几名驻守河北的边将。而其资金来源,赫然是通过王元弼家族掌控的一条盐铁走私线!

铁证如山,刑恕再难包庇。虽未直接参与,但用人失察、纵容门客,罪责难逃。赵煦下诏削其参知政事之职,贬为舒州团练副使,即日离京。

政事堂为之一空。

而耶律琚,则因连破大案,功勋卓著,被擢升为太常少卿,加集贤校理,赐紫金鱼袋,恩宠日隆。

某夜,甘兰进再设宴于醉墨轩。酒过三巡,他举杯敬道:“兄长,封侯之日,不远矣。”

耶律琚仰头饮尽,望向天上明月,轻声道:“是啊。但我更在乎的,是我们终于不再是谁的影子。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风穿窗而入,吹动案上尚未写完的奏章草稿。最后一句墨迹未干:

“臣愿终身效力大宋,扫清北患,安靖四海,以报陛下再生之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民国奇人
南无袈裟理科佛民国奇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