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耶律洪基的新宠臣安倍仲麻吕之后(第2页)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耶律洪基的新宠臣安倍仲麻吕之后(第2页)

耶律琚心头一震。那是当年他初投刘府时,刘氏亲手所赐的信物,象征“弃暗投明,结为腹心”。如今送还半块,意味着什么?是提醒他们勿忘出身?还是警示他们不可逾越?

甘兰进沉吟道:“她在看我们的路走得有多远。”

“那就让她看看。”耶律琚将玉佩收入怀中,淡淡道,“我们不是走,是飞。”

数日后,酒税稽核局正式挂牌。甘兰进走马上任,第一道命令便是调阅汴京八十八家正店近三年全部原始账册,凡有虚报、瞒报、私酿者,一律登记造册,限期补缴,逾期者查封停业。一时之间,坊间酒价波动,豪商怨声载道,然百姓称快,朝廷嘉奖。

与此同时,耶律琚并未停下脚步。他深知,冯景只是浮出水面的小鱼,背后必有更大阴影。于是暗中命亲信继续追查赤崖寨密信来源,尤其聚焦于那些曾与辽国旧臣往来频繁的宋官。

线索很快指向一人??礼部郎中王元弼。

此人表面清廉耿直,常在朝中抨击“重用降虏”,实则早年曾在雄州任通判,与耶律永昌有过多次私下会面。更可疑的是,近半年来,其子屡次以采买药材为由往返河北边境,而其所购之药,多为治疗刀伤、冻疮、箭毒之物,数量惊人,远超家用。

耶律琚不动声色,派人尾随之子至一处荒庙,果见其与一名契丹装束男子交接包裹。当场擒获,搜出密信一封,上书:“赤崖虽毁,余火未熄。待春雪融尽,雁门以北,自有响应。王兄持节中枢,望届时内应外合,共复故土。”

铁证如山。

耶律琚连夜拟就弹章,次日清晨直赴政事堂,请求面圣。

赵煦召见于延和殿。听罢陈述,久久不语。良久,方问:“你可确定,王元弼知情?”

“臣不敢妄断。”耶律琚垂首,“然其子行为诡异,交接叛逆,携带密信,且信中称其为‘持节中枢’,若非同谋,何以至此?请陛下准臣拘捕其子,严加审讯,或可牵出更多内奸。”

赵煦闭目片刻,忽而一笑:“你倒是谨慎。也罢,朕允你查办,但有一条??不得牵连无辜,更不可借此清洗异己。朕要的是真相,不是党争。”

“臣遵旨。”

当夜,王元弼之子被捕。三日酷刑未用,仅凭心理威慑,便使其崩溃招供:其父确与耶律永昌暗通款曲,意图在辽东残部再次起事时,于京师制造混乱,打开宣德门,放北军入城。而资金来源,正是通过樊楼酒税洗钱所得的一部分。

耶律琚立刻上奏,请求逮捕王元弼。

然而,就在皇城司出动之前,王元弼竟于家中“暴卒”。验尸官报称“心血崩裂,猝然离世”,然其嘴角残留黑痕,指甲发青,明显中毒迹象。更蹊跷的是,其书房一夜之间被焚毁大半,仅余焦纸碎屑。

满城风雨。

耶律琚怒极反笑:“有人比我们更快。”

甘兰进沉声道:“能在他死前提前灭口,还能烧掉关键证据,说明幕后之人位高权重,且早有准备。”

“是谁?”耶律琚盯着窗外夜色,“刑恕?还是……另有其人?”

“都不重要了。”甘兰进缓缓道,“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踩到了他们的痛处。他们怕了,才会动手杀人灭口。这意味着,我们离真相不远了。”

耶律琚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别再藏着掖着了。我要把整条线彻底挖出来。”

他提笔写下一道密奏,递予甘兰进:“你我联名上书,请设‘北事专案司’,专查境内契丹余党、通敌官员、走私路线三大要务。并请求调用皇城司部分密探,直属该司管辖。”

甘兰进看完,眼中精光暴涨:“此举一旦成功,你我便可掌控京城情报网络!相当于有了自己的耳目!”

“不仅如此。”耶律琚冷笑,“那些躲在暗处的人,迟早会露出尾巴。我们要做的,就是布下天罗地网,等他们自己撞进来。”

奏疏递上三日,未得批复。朝中传言四起,有人说天子忌惮权臣坐大,不愿再设新机构;也有人说刑恕联合数位宰执联手阻挠,恐失权柄。

正当二人忧心之际,忽有内侍深夜叩门,送来一道黄绢密旨:

“准设北事专案司,秩比御史台,直隶皇帝。首任提举,着耶律琚兼任;副使二人,一由甘兰进充任,一由皇城司左都押衙程元佐出任。即日起履职,便宜行事,百官须协力配合,违者以抗旨论。”

耶律琚展开圣旨,手微微发抖。这不是简单的批准,这是信任,是授权,是真正的权力开端!

他仰天长叹:“陛下……果然识我。”

翌日,北事专案司挂牌成立。衙署设于皇城西南角一座废弃武库,四周高墙环绕,进出皆需勘合。程元佐乃皇城司老人,素以铁面著称,原本对耶律琚颇有轻视,然见其手段凌厉、证据确凿,加之天子亲授大权,不得不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