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穿越女王,怎么上来就要委身蛮夷 > 第283章 胜利之后的分割(第1页)

第283章 胜利之后的分割(第1页)

十一月一日,《帝国通讯社》发布简讯:

“帝国军队己实现对瓦尔托利亚全境的军事控制。

帝国东线最高司令部发布命令,所有武装力量停止主动攻击,转为占领与重建任务。

女皇在帝都发表讲话,并正式宣布东线战争己经彻底结束。

雷瓦尼亚真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摧毁了庞大的瓦尔托利亚,但人们都明白,战争虽然结束了,问题才刚刚开始。

帝国得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庞大国家。数目远超雷瓦尼亚本土数倍的人口中有大量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成为了难民。

工业基础几近崩溃,中央政权失效,治安系统被连根拔除,大片地区由顽固分子和地方地方私下掌控。

这些,都会是新的治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东线总司令部随即启动了早己拟定的“重组与整治”计划。

根据《战后治理特别令》第一号文件,瓦尔托利亚原有的行政体系被全盘否定与解构。

共和国不复存在,其疆域也不再被视作单一的政治实体。

整个被征服的国土被划分为九个总督辖区,分别对应主要工业区、农业腹地、沿海口岸、山区边境等区域。每个辖区由女皇陛下首接任命的帝国总督统治,拥有军政合一的绝对权限。

与此同时,一份长达八百余人的“战时清算名单”被列为首批追捕对象,涵盖原共和国的党务干部、军政高层、宣传骨干与部分地方民兵首领。多数目标己经在战争末期自杀或被俘,剩余者则被下令“格杀勿论”。

总督府的办公地点大多设在原地方政府建筑内,原共和国的地名、国徽、政令标识也被陆续清除或更换,取而代之的是帝国的徽章、军政布告栏和铺设着钢轨的临时补给站。

在行政层级之下,帝国并未选择全面替换所有基层官僚。

除了“政治立场明确”与“通敌嫌疑重大”的干部外,大量原地方文官被“暂时留用”,在接受政审与再培训后,以“辅助人员”身份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原有的村镇与社区结构亦未进行剧烈调整。

这种安排在现实中显得既务实又高效。

毕竟,雷瓦尼亚帝国自己的行政系统,远远不足以填满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的空壳。

在许多战后完整度较高的城市中,铁路、粮仓与工厂恢复运行的第一批工程队中,有相当部分就由原共和国技术人员参与。

他们戴着象征“接受治理”的灰蓝臂章,安静地出现在各类基础重建现场,不谈政治,也不参与军务,只负责让供水管道恢复压力、电力线重接、电报机重新响起。

对于瓦尔托利亚疆域之内那些在战前曾被吞并的小国与自治区,帝国采取了另一套策略。

诸如维达尔、阿莱图以及泽内斯等小国,早在战争开始前就被共和国吞并,政治独立被完全剥夺。

而在雷瓦尼亚发动东线战役之后,这些地区中的地方武装与旧政客在关键阶段倒向了帝国,提供过后勤支援、军事情报,甚至协助攻占城市。

战争结束后,女皇陛下“应允”了他们的要求,重新恢复了他们的“主权”地位。

这些国家被定义为“帝国庇护下的独立政体”,恢复国号、政府架构,重新悬挂各自的国旗,但国防、外交与财政事务必须接受帝国总督区的监管。

他们的国家领土也不再完整,部分工业区与军事要地被长期租借给雷瓦尼亚,成为“战略控制区域”,由帝国军驻扎。

而当地的新政府,也大多由帝国扶持的人物担任总统或议长。

在维达尔的首都维拉城,新政权成立仪式上,市政大厅的钟声敲响之际,一面崭新的帝国鹰旗与共和国蓝白黑三色旗帜一同升起。

现场广播中传来来自雷瓦尼亚女皇的致辞:“愿自由在秩序中绽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