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我凭基建定三国 > 风起青萍金石为开(第1页)

风起青萍金石为开(第1页)

初冬的薄雾笼罩着彭城,屋檐下结着细密的冰凌。州牧府内,陶策正与顾划、糜竺围炉议事,炭火噼啪声中,一封来自江东的密报打破了表面的宁静。

“主公,江东急报!”信使风尘仆仆,呈上染着汗渍的帛书,“五日前,吴侯孙策于丹徒狩猎,遇刺重伤!”

满室皆寂。炭火的爆裂声格外清晰。

顾划猛地抬头,羽扇停在半空:“消息可确实?”

“千真万确!刺客乃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孙策面颊中箭,伤势极重,江东已封锁消息,但…恐时日无多。”

陶策缓缓放下茶盏,白瓷与木案相触发出轻响。他走到窗前,望着庭院里凝霜的枯枝,久久不语。这个与他隔江相望、亦敌亦友的年轻雄主,竟以这种方式骤然退场?

“传令,”他声音沉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广陵水寨进入一级戒备,所有探船撤回北岸。糜别驾,动用一切商路,我要在三天内知道江东所有动向——周瑜在何处?孙权如何?张昭、程普等老将态度如何?”

广陵水寨,

江风凛冽,战旗猎猎。水军督尉韩综全身甲胄,亲自在望楼值守。对岸的江东水寨异常安静,但这种安静反而让人不安。

“督尉,发现三艘江东走舸在江心徘徊,不像巡逻,倒像…观察。”

韩综眯起眼:“传令,升起铁索,砲车就位。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过江。”

他转身对副将低声道:“孙策若死,江东必乱。但周瑜不是易与之辈,此时越是安静,越要小心。”

与此同时,三艘不起眼的商船正沿着江北岸缓行。船头站着个披黑色斗篷的女子,风帽下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她是糜竺的堂妹**糜贞**,掌管糜家在江淮的暗线。

“让我们在历阳的人散播消息,”她对身旁的伙计吩咐,“就说周瑜欲立孙翊为嗣,张昭等人不满…记得,要说得像酒肆醉话。”

下相城,

下相县令是陶策新提拔的寒门子弟**赵默**,此刻他正在城头巡视。城外聚集了不少从江南逃来的士族,车载斗量,仆从如云。

“明府,又来了三家会稽虞氏的旁支,求见安置。”

赵默皱眉:“按主公令,士族需分散安置,不得聚族而居。带他们去睢陵的屯田庄。”

幕僚低声道:“是否太严?这些江南士族带了不少藏书…”

“正因如此才要分散。”赵默目光坚定,“主公说过,知识要流通,不能垄断。让他们把藏书抄录副本存入各郡学馆,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彭城,工程学堂,

学堂最近来了个奇怪的旁听生——约莫四十年纪,衣衫褴褛,却对算学极为精通。这日他竟在课堂上指出徐陵设计的堤坝承重计算有误。

“此处土质松软,应按砂性土重新核算,”他在沙盘上画着奇怪的符号,“需引入‘安全系数’的概念…”

徐陵不服:“先生所言安全系数,出自何经典?”

那人淡淡道:“我观堤坝倒塌多矣,总结所得。你若不信,可去泗水旧堤看看裂缝走向。”

陶策恰好巡视到此,闻言驻足:“先生高见。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拱手:“山野之人,贱名不足挂齿。年轻时在洛阳浑天监当过差,人们都叫我‘老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