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她的字,我的戏 > 绳索与星光 诊疗室外的世界(第2页)

绳索与星光 诊疗室外的世界(第2页)

与此同时,我自己的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忙碌和充满挑战的阶段。

那个“年度突破女演员”的奖项,像一块敲门砖,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芳姐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各种剧本、代言、综艺邀约雪片般飞来。

“林夕,你得好好挑挑!”芳姐兴奋地拿着一叠资料给我看,“有几个本子真的不错,制作团队和题材都很有潜力。还有几个高奢品牌的代言在接触,这可是提升商业价值的好机会!”

我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企划书,心里却异常冷静。

我知道这些机会来之不易,也明白芳姐和团队为我付出的努力。但我的心里,始终装着《星墟》,装着叶文婧,也装着……那个躲在文字后面,正艰难前行的苏晴。

“芳姐,”我放下手中的资料,语气平静而坚定,“在《星墟》拍摄和宣传期结束前,我不接任何新的影视项目。代言和综艺可以看,但必须严格筛选,不能消耗过度,也不能与叶文婧的形象有冲突。”

芳姐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对《星墟》投入深,但是林夕,娱乐圈更新换代这么快,机会不等人啊!趁着现在有热度,多曝光,稳固地位才是关键……”

“正因为我投入深,我才要对这个角色负责到底。”我打断她,目光坚定,“叶文婧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复制或替代的角色。我需要时间和精力,把她做到最好。这才是长久之计。”

芳姐看着我,眼神复杂,最终点了点头:“好吧,你有你的想法。我会把好关,尽量筛选出不影响你拍戏,又能提升形象的优质资源。”

“谢谢芳姐。”我笑了笑。

我知道我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些“傻”。放弃唾手可得的热度和片约,死磕一个未必能爆的项目和一个复杂的角色。

但当我沉浸在叶文婧的世界里,当我通过苏晴的文字触摸到那个孤独而浩瀚的灵魂时,我清楚地知道,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表演,是我作为演员的追求。

这种明确和坚定,很大程度上,是苏晴带给我的。

她用自己的痛苦和才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表演维度的大门。而我,不能辜负这份馈赠。

几天后,我接到一个国内顶尖电影杂志的专访邀请。对方明确表示,是因为看到了我在颁奖礼上感谢原作者的发言,以及近期在《星墟》剧组流露出的、不同于以往“甜妹”形象的沉静气质,才决定做这个深度专访。

采访在一家安静的茶室进行。记者的问题很犀利,不仅涉及《星墟》和叶文婧,也触及了我个人的表演理念和事业规划。

当被问到为何在事业上升期做出如此“挑剔”甚至“保守”的选择时,我沉吟片刻,认真地回答:

“我觉得演员和角色之间,是互相成就的。遇到一个真正有深度、能触动你的角色,是一种幸运。叶文婧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她让我看到了表演的另一种可能性——不是浮于表面的情绪展现,而是深入到角色灵魂内核的探索与重构。这种过程需要极大的专注和投入,我不希望被其他事情分散精力。”

记者追问:“所以您是把宝都押在《星墟》和叶文婧这个角色上了?不担心万一效果不如预期吗?”

我笑了笑,眼神坦然:“如果说一点不担心是假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能遇到一个让你愿意全力以赴、甚至押上现阶段所有筹码的角色,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结果很重要,但追寻角色真相的过程,同样珍贵。我相信,只要过程做到了极致,结果不会差。”

我没有再主动提及苏晴。但我知道,我所有的选择和言论,都根植于从她那里汲取的养分和对那个共同守护的世界的珍视。

采访结束后,记者私下对我说:“林老师,您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了。更沉静,也更……有力量了。”

我道了谢,心里明白,这种变化,源于那个遥远而艰难的连接。

回到剧组,我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将苏晴最新的指引,和我自身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每一个镜头里。

偶尔,在拍摄间隙,我会抬头看看天空。无论是白日的晴空,还是夜晚的星辰,都会让我想起苏晴,想起她正在某处,进行着属于她自己的、无声的战争。

我们依旧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但我知道,我们共享着同一份对“真实”的执着,守护着同一个孤独而勇敢的灵魂。

绳索已经垂下,星光虽微,却足以照亮彼此前行的路。

在诊疗室之外,在片场的喧嚣之外,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相互支撑的、无声的共生关系,正在悄然生长,坚韧而绵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