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萧景琰听闻喜讯上门祝贺送贺礼(第1页)

萧景琰听闻喜讯上门祝贺送贺礼(第1页)

次日清晨,仁心堂的“妙手回春”牌匾在晨光中刚刚显露出清晰的字迹,便见一辆装饰雅致的檀木马车缓缓停在了医馆门前。车帘轻轻掀开,萧景琰身着一件宝蓝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手中提着一个多层食盒,身后的随从则捧着两个精致的木匣,显然是专程前来。

林薇刚将药房的药材整理完毕,听到春桃的通报,连忙迎了出来。“萧公子,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昨日不是已经来过了吗?”她望着萧景琰手中的食盒,眼中流露出不解之色。

“昨日见乡亲们热闹非凡,未能与你细谈。”萧景琰含笑走上前,将食盒递给春桃,“这是侯府厨房刚备好的早膳,内有你钟爱的水晶虾饺和莲子羹,特意送来让你品尝。另外,这两个木匣,分别是你和仁心堂的贺礼。”春桃接过食盒,兴奋地跑进厨房,口中不住念叨:“太好了!又能品尝到侯府的点心,比西市的美食强多了!”

林薇引领萧景琰步入前厅,目送随从将木匣轻放在桌上。萧景琰率先揭开其中一个较小的木匣盖,只见里面铺陈着暗红色的绒布,其上整齐地陈列着一整套银质医具——银针、银剪、银勺,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打磨,光亮如新。针身上还镌刻着细腻的花纹,其精致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工艺品,反而更胜一筹。

“这套银医具是江南银匠特别打造的,”萧景琰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根银针递给林薇,“银质材料具有解毒功效,使用它诊病可有效避免沾染杂菌,尤其适合处理外伤和进行针灸。你之前使用的铜针容易生锈,换成这套银针,定能为你省去不少麻烦。”

林薇接过银针,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针身细腻光滑,确实比自己常用的铜针精良许多。“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她连忙将银针放回木匣,“昨日您已赠予名贵药材,今日又送如此精致的医具,我实在受之有愧。”

“你救死扶伤,造福百姓,配得上这些。”萧景琰按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再说,这不是给你的私人礼物,而是为仁心堂准备的。有了好的医具,你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诊治,这也是在帮我为百姓做事,你怎能推辞?”

林薇凝视着他那真诚的眼神,心中涌动着满满的感动,最终只能轻轻点头,收下这份厚礼:“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萧公子了。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这套医具,绝不负您的一片心意。”

萧景琰随后又打开另一个较大的木匣,里面赫然是一套装订精美的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每一本都裹以蓝布封皮,书页虽泛黄却保存得极为完好,显然是珍贵的孤本。他缓缓说道:“这些古籍是我从侯府藏书楼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记载了许多罕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以及不少早已失传的药方。或许能为你完善《流民医疗手册》提供宝贵的参考。”

林薇拿起一本《千金方》,轻轻翻开,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显然是前人精心研读的成果。她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些古籍真是太珍贵了!有了它们,我不仅能丰富手册内容,还能学到更多医术,真是太感谢您了!”

“能帮到你就好。”萧景琰看着她兴奋的神情,嘴角浮起一抹温柔的笑容,“你若是喜欢,日后我再从藏书楼里找些医书给你。侯府的藏书,本就该用来造福百姓,而不是束之高阁。”

两人坐在前厅的石桌旁,春桃端来刚热好的莲子羹和水晶虾饺。林薇拿起一个虾饺,轻轻咬下一口,鲜嫩的虾肉混合着清甜的汤汁,瞬间征服了她的味蕾。“侯府的点心还是这么美味,比我上次在西市吃的要精致多了。”她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满足。

“你若是喜欢,我让厨房每日给你送些来。”萧景琰拿起勺子,为她盛了一碗莲子羹,“这莲子羹是用湘莲熬制的,清热解暑,非常适合现在食用,你多喝一些。”

林薇接过莲子羹,小口品尝着,心中泛起一丝甜蜜。她回想起昨日乡亲们的议论,脸颊微微泛红,连忙转移话题:“对了,昨日您提到会让朝廷推广《流民医疗手册》,不知进展如何了?”

“我已经将手册初稿递交给了户部尚书,他看后非常满意,表示会尽快上奏陛下,争取在下个月开始印刷推广。”萧景琰放下勺子,认真地说道,“另外,我还提议让你担任流民医疗总顾问,负责指导各地的医疗工作,户部尚书也同意了,只待陛下批复。”

林薇心中一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惊讶:“流民医疗总顾问?这责任实在太重了,我怕自己难以胜任。”

“你放心,我会全力支持你。”萧景琰目光坚定地看着她,眼中满是信任,“你不仅医术高超,心怀仁慈,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况且各地都有官员协助,你只需进行远程指导,偶尔去巡查即可,不会影响你在仁心堂的工作。”

林薇望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逐渐有了底气。她明白,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能借此职位帮助更多流民,即使再辛苦也心甘情愿。“那我就听从您的安排,若陛下批准,我定不负您的信任。”

就在这时,医馆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位身着流民装束的人提着篮子,站在门口犹豫不决。林薇迅速起身,热情地问道:“几位可是来看病的?快请进来,别站在外面。”

为首的中年男子急忙走进医馆,从篮子里取出几个红薯,略显尴尬地说道:“林大夫,我们是城郊安置点的流民,听闻您荣获‘妙手回春’的牌匾,特来道贺。我们并无贵重之物,这些红薯是我们自家种植的,还请您不要嫌弃。”

林薇接过红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多谢你们,红薯我收下了。你们能来道贺,我已深感欣慰。不知你们最近身体可好?安置点的医棚是否还够用?”

“都好都好!”中年男子连忙说道,“医棚里的药材非常充足,您编写的那些手册我们也都已经仔细阅读,学到了许多养生知识,现在大家生病的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萧景琰目睹林薇与流民们亲切交流的场景,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赞赏。他明白,林薇之所以能赢得百姓的衷心爱戴,不仅仅是因为她精湛的医术,更在于她那颗仁爱之心——她从不因流民贫困而有所嫌弃,总是全力以赴为他们诊治,并耐心传授自救的方法。这份无私的关怀,远比任何物质礼物都要珍贵。

流民们稍作停留后,便起身告辞。林薇亲自送他们到门口,还特别为每人准备了一包预防中暑的草药,并细心叮嘱他们要保重身体。当她回到前厅时,只见萧景琰正专注地翻阅桌上的《流民医疗手册》初稿,眉头微微皱起。

“怎么了?是不是手册有什么问题?”林薇连忙问道。

“手册内容很详细,但有些术语过于专业,流民们可能难以理解。”萧景琰指着其中一段关于穴位按摩的描述,“比如‘天枢穴’和‘足三里穴’,流民们不清楚具体位置,即便有图示,也可能找不准。”

林薇恍然大悟:“您说得对,我之前只关注了内容的完整性,却忽略了流民的文化水平。我需要重新修改手册,将专业术语替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比如把‘天枢穴’描述为‘肚脐旁边两指处’,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

“我帮你一起修改。”萧景琰笑着说道,“侯府有专门的文书,可以协助抄写和绘制图示,我们尽快完成修改,争取早日推广。”

两人坐在桌前,一边讨论手册的修改方案,一边分享各自的想法。萧景琰提议采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解病症,例如通过一个流民治病的案例,引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林薇则建议在手册中增设“问答环节”,以解答流民常见的疑问。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悄然流逝。

中午时分,春桃准备好了午饭,三菜一汤,虽简单却颇为精致。三人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用餐,春桃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昨日送牌匾的热闹场景,还不时打趣林薇和萧景琰,引得两人频频发笑。

“对了,林薇姐,”春桃说道,“昨日萧公子送来的名贵药材,我已经分类整理好,放在药房最里面,还贴了标签,方便您取用。另外,苏大夫提到,下午会带几位新收的学徒来医馆,请您指导他们学习穴位按摩。”

“好的。”林薇点头,目光转向萧景琰,“下午我需要指导学徒,恐怕无法陪您了。”

“没关系,我下午也有公务要处理。”萧景琰放下碗筷,“明天我再来看你,我们继续修改手册。对了,老夫人听说你获得了‘妙手回春’的牌匾,非常高兴,特意让我邀请你明天去侯府赴宴,她想要亲自为你道贺。”

林薇心中一紧,略显犹豫:“去侯府赴宴?我担心言行不当,惹老夫人不快。”

“你放心,老夫人非常和蔼,不会为难你。”萧景琰安抚道,“她只是想感谢你为流民所做的一切,顺便与你交流一下医术,你不必紧张。”

林薇望着他真诚的眼神,无奈地点头应允:“好,我明日一定去。”

下午,萧景琰起身告辞。林薇将他送至医馆门口,目送他的马车渐行渐远,心中涌起阵阵感慨。她低头端详着手中的银制医具,又瞥了一眼桌上的古籍,内心充盈着温暖。她深知,有萧景琰的鼎力支持,自己必能更出色地完成流民医疗工作,并逐步提升仁心堂的声誉,惠及更多亟待帮助的民众。

回到医馆后,林薇开始着手准备下午指导学徒的资料。她取出萧景琰赠予的银针,轻柔地擦拭着,心中暗下决心:定要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礼物,精进医术,不辜负萧景琰的厚望,亦不负百姓的信赖。她满怀期待地展望明日的侯府之行,更憧憬未来能与萧景琰并肩,为更多百姓谋福祉,共同缔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