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三十三章(第1页)

第三十三章(第1页)

他不死心,这几日下了差,又去几家铺子里打听了,还是那个话,不是说补不了,就是要好几两银子,总之没一个能行的。

他已经下了心,若朱颜这里依然要价高,他就干脆和闺女说没买到鱼灯。

就是可惜了这生绢的鱼灯,要不是当地一家祖传鱼灯铺老板卷入案子,他趁着机会半买半胁迫只用一两八就买下来了,这正价至少值五六两呢。

再说若是闺女玩厌了,拿去典行也能转手个几百个钱。

他心里有了准备,谁知朱颜细看过后,就道:“能补,但是底片生绢破了一些。有两种法子,一种用生绢布头往上贴布,这样不费钱,但后补上颜料在接缝处避免不了晕堆积色。”

朱颜一譬说一譬打量他的神色,故意不说下去。

朱颜耍了点心眼。果然,宋监工就追问:“还有一种是什么?是不是更好?”

“对。”朱颜给他在灯上比划,打粗略的比方,“这里好比人身上摔了的破口,若是能用绢丝一根一根织补上,这样费些事,但出来的效果与才买时一模一样,肉眼几乎看不出来。”

“如此,后续填补上色以及勾线,也能不积色,崭新如初。”

宋监工听不得费事二字,顿时犹豫起来,毕竟这俩字向来代表了要加钱。

“不过这鱼灯上的绢丝用的并不是上等,也不必去丝线行买,若是能得一块大布头,用来当抽丝的料。”她虽然针线上手艺不行,但这些她还是懂,“不过就是工费要比贴补高一些。”

她算了算,将夏衙内来找她补扇面的事“无意”透露了,给了个数:“颜料您不用买,夏衙内那边有,多余的给您补这个也够了。只是生绢布头同蛤粉泥金粉材料得您出,桐油我出,您另外给五百文的工钱就行。”

原料都要宋监工出了,桐油再让他出恐怕显得太算计,再说桐油她之后的活恐怕也用得上,不算浪费。

光是这点就留下了她比旁人多一点的好处,以后再有这样的活也会想起她,好处比抠那一点桐油更划算。

这已经是很透明的价格了,若是旁的匠人,不得将材料费也抬高了收挣他一笔才怪。

就说里头的泥金粉,若是混合一半的下等铜粉搅合了胶,只要工匠不说谁也看不出来,这两者可差了三四倍的价格。

算算下来朱颜这里连着材料工费顶天也就一吊钱,比起动辄二三两的地方,这样的价哪里不愿意。

宋监工才听完就点头,将灯给了她:“好好好,我给你付一百的定金,待会去买了材料就让小伢子给你送过来。就是要紧些工,我这拖了这几日,再久了糊弄不过去了。”

夏衙内近来在做民生有关的策论,因此老是去看修筑城墙的工事,他也和对方搭上了话,可不过闲谈几句。

如今蹭了夏衙内的颜料,他就更有由头上门去道谢来往了。

他看了这个面上有损却不减分毫光彩的小娘子,心里更觉得找她真是找对人了。

“连带着上桐油,一共六日,保管还您一个完整的鱼灯。”朱颜送他出去。

回来时,就看到冬云冲她笑。

“方才你也听到了,这人是衙门里的公人,我也不好收的太贵了。五百文,你抽三成的利,就是一百五十文,用不着你自己出资买布头,等东西交了没问题收了尾款,我就按数给你。”

冬云黄瘦的脸上自然露出个喜滋滋的笑,“多谢朱娘子,等这活完了我请您吃馄饨。”像是怕朱颜看不上,添了一句,“大馅的那种。”

馄饨担子一般有荤素两种馅儿,素馅儿叫小馅,一碗五文钱。荤称大馅,得要八文。

上回邵远买的就是大馅,她尝过。

俩人散了,冬云回屋兴冲冲地跟梁娘子一说,梁娘子虽然面色微带了喜色,听到工钱一百五十文时喜色顿时散了一半。

“活这样难做,工钱只有这点。”梁娘子叹气,“方才我听你在外头还说要请她吃馄饨。”

冬云的笑容也散了,平静道:“若这个还不愿意接,过两日等娘的最后一个箱笼一卖,吃干抹净,真只有张着口喝西北风了。”

梁娘子捏着绣花针,有些勉强:“既如此,也只有这样了。”

冬云越来越看不懂她在想什么,却又不能斥她,只能坐在一旁绣花。却只将那针当凿,布当木,各样鼓了劲儿钻,却依然不得散了气。

一下接了两个大单子,朱颜心里欢喜,就去东面靠近集市口的东渡口鱼市,在一家卖鱼的篓子里拣了两条鲫鱼,打算回去做个豆腐鲫鱼汤,再扯了面就着汤吃。

渔民们是附近河流的渔村而来,一早从东城门驶船入城,在集市渡口摆鱼。

这会天色不早,好些卖菜的船娘和菜农已经撑着篙回去,只剩一些还没卖完的船在渡口守着。

朱颜挑的这卖鱼的船家经常卖鱼,却没见过她,就说一斤六文钱,两条十三文钱。

朱颜也不废话,顿时将鱼丢回篓子,起身换下一家。

那人就急了,一般辰时买鱼的人多,这会正是收摊的时候,有一条算一条,若是等明日只怕鱼要翻肚。

“你这个小娘子性子太急了,别走别走,你说多少嘛。”

朱颜回头看他:“辰时也才卖四文钱,这会你还要我六文,留着明日再卖好价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