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草芥称王 > 第92章 黄雀黄雀好多黄雀(第2页)

第92章 黄雀黄雀好多黄雀(第2页)

“你瘦了。”他说。

“活着回来,已是侥幸。”郑十三跪地,双手奉上油纸包,“属下不负所托,带回了寒鸦营全貌、裴仲衡密令、以及……他意图联合吐蕃共分河西的盟书副本。”

杨灿接过,未拆,只是轻轻放在案上。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问。

“意味着战争。”郑十三答,“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颠覆整个西北秩序的战乱。裴仲衡已有八万私兵,控制三十六处隐秘粮仓,且与秃发氏、吐谷浑残部结盟。若他举旗,代来、陇西、凉州三镇必陷分裂。而朝廷……怕是无力回天。”

杨灿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那你可知,于睿现在做什么?”

“据我离开前的消息,他正整修断魂崖防线,并试图重组旧部。他还派人来请庄主出山议事。”

“呵。”杨灿轻笑,“他想借我的名声聚人?还是想借我的命挡刀?”

“都不是。”郑十三摇头,“他说,他只想知道,如何在一个烂到根子里的世界里,依然做个好人。”

茅屋内顿时寂静。

风吹竹叶,沙沙作响。

良久,杨灿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雪山。

“我年轻时也问过这个问题。”他低声说,“那时我以为,只要守住本心,便不堕黑暗。可后来我发现,当你站在风暴中心,光‘不做坏人’是不够的。你必须成为一把刀,斩断那些缠绕百姓的锁链;你必须成为一道墙,挡住那些吞噬光明的浊流。”

他转身,目光灼灼:“所以,我要回去。”

“可您说过不再涉世。”郑十三愕然。

“我说过不再为官,没说不再为人。”杨灿微笑,“于睿需要的不是靠山,而是一个榜样。我要让他看见,哪怕明知会死,也要站出来的人,是什么样子。”

次日清晨,南山钟声再响,三长两短,是丰安庄三十年未用的集结令。

百余名隐居于此的老兵闻声而出,有的耕田多年,有的卖茶为生,但他们腰间的剑从未离身。他们列队于广场,静候命令。

杨灿立于高台,白袍猎猎。

“诸位,”他朗声道,“三十年前,我们因不愿同流合污而退隐。今日,我们因不忍百姓受苦而复出。裴仲衡欲乱天下,以边患谋私利,视苍生如草芥。此人不除,西北永无宁日!”

众人肃然。

“我不求你们追随我去死。”杨灿环视众人,“我只问一句: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曾是军人?还有多少人,愿为这片土地流最后一滴血?”

刹那间,百人齐跪,拔剑指天。

“誓死追随庄主!”

声震山谷。

同一时刻,代来城。

于睿正在校场点兵。三百轻骑整装待发,皆为旧部子弟,父辈多死于三年前那一战。他们眼中无惧,唯有恨与信。

陈九娘策马而来,带来消息:“郑十三已归,杨庄主答应出山。”

于睿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眸中已有决意。

“传令,开启将军府地库,取出父亲留下的兵符印信。另外,召集城中三老,我要在明日午时,于城隍庙公开宣读李有才供状全文。”

“你要动手了?”陈九娘问。

“不是我要动。”于睿翻身上马,声音冷峻,“是他们逼我不得不动。裴仲衡以为我在挖坟,其实我在掘他的墓。他想要混乱?好,我给他更大的混乱。”

当晚,于睿独坐灯下,提笔写信:

>“裴大人钧鉴:

>

>昔年冬狩,见公佩青玉蟠龙扣,赞曰‘承天景命’,心甚敬仰。今岁清明,有人以此物证罪,言及金砂三千斤、贡缎暗记、寒鸦营私兵十万……种种悖逆,不堪卒读。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