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2008年的日历,在波澜壮阔与砥砺前行中,悄然翻到了最后几页。冬日的阳光透过启明科技顶层会议室的落地窗,洒在长长的会议桌上,映照着周明沉静而锐利的目光。窗外,曾经空置的F栋楼如今已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象征着启明帝国仍在不断膨胀的生机与活力。
年终的战略复盘与展望会议,正在这里举行。核心管理层悉数在座,气氛严肃而充满干劲。
首先汇报的,自然是牵动了集团上下大半年心血的“天穹”系统。倪鸿钧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神色比起半年前的凝重,已然轻松了许多,但眉宇间依旧带着技术人特有的审慎。
“周董,各位同事,”倪鸿钧调出精心准备的图表和数据,“经过为期超过八个月的全力优化和生态攻坚,‘天穹’系统V2。1版本,在基础体验、核心稳定性以及主流软硬件兼容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屏幕上,一条条向上的曲线和数据对比清晰可见:
系统崩溃率:相比上线初期,下降了92%。
主流外设驱动兼容率:从不足60%,提升至98。5%。
Top1000常用软件适配度:达到99%(其中原生适配85%,通过高效兼容层完美运行14%)。
用户满意度调研(近一月):好评率从最初的惨不忍睹,稳步攀升至87%。
“可以说,”倪鸿钧总结道,“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和主流办公场景而言,‘天穹’系统已经能够提供非常流畅、稳定且可靠的使用体验。我们成功地扛过了用户洪流的冲击,并将压力转化为了系统进化的动力。”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肯定的掌声。这大半年,所有参与“天穹”项目的人都清楚,这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背后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成吨的汗水。
然而,倪鸿钧话锋一转,语气恢复了冷静:“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极其专业的垂直领域,以及面对极少数行业垄断性极强、架构极其封闭的国外专业软件时,我们依然面临适配壁垒。这部分软件数量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相关领域的‘硬骨头’,要么对方合作意愿极低,要么技术门槛极高,短期内难以攻克。”
他展示了一个简短的列表,上面罗列着诸如某些高端工业设计软件、特定领域的科学计算模拟平台等名字。
周明微微颔首,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他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一种洞悉规律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