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室孝良被断一臂的消息,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在北平日侨和特务机关内部炸开了锅。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高级军官会议室内,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和压抑的怒火。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脸色铁青,拳头重重砸在铺着巨大华北地图的桌面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
“八嘎!奇耻大辱!堂堂大日本帝国皇军军官,特务机关长,竟在支那人家中被斩断手臂!这是对帝国威严的赤裸裸挑衅!是对天皇陛下的不敬!”他咆哮着,额头上青筋暴起,“必须报复!立刻逮捕吴道时!血洗吴公馆!要让所有支那人知道,对抗帝国的下场!”
会议室内的少壮派军官们群情激愤,纷纷附和:
“将军阁下说得对!必须用最严厉的手段回应!”
“杀了吴道时!踏平什锦花园!”
“这不仅是松室君个人的耻辱,更是整个驻屯军的耻辱!”
就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一个略显苍老但沉稳的声音响起,是参谋长酒井隆少将。他相对冷静,指尖点着地图上的北平城:“司令官阁下,诸君,请稍安勿躁。报复固然必要,但如何报复,需要慎重。”
他环视一圈,目光锐利:“吴道时,并非普通的中国军官。他是军统北平站的负责人,戴笠的亲信。军统的手段,诸君想必有所耳闻,他们行事诡秘,狠辣决绝,在暗处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目前在北平的驻军数量,尚不足以支撑全面、公开的军事行动。若贸然动手,恐怕会陷入被动的治安战,打乱帝国在华北的整体战略部署。”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更重要的是,吴道时给出的借口是‘突发狂犬病,自残’。现场都是他军统的人,我们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是他动的手。如果强行要人,或者采取过激行动,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会非常被动。英美等国正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难道就这么算了?!”一名激进的联队长梗着脖子反驳,“松室机关的仇就不报了?帝国的脸面就不要了?”
“当然不是!”酒井隆眼神一冷,“仇一定要报,但不是现在,不是用这种公开撕破脸的方式。我们需要更隐蔽、更有效的方法。吴道时……必须除掉,但不能由我们直接动手,至少不能留下把柄。”
就在日军高层内部争论不休的同时,那些依附日方的北平政要们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伪华北临时政府筹备委员会主任王克敏的私宅内,灯火通明。王克敏、王揖唐等几个核心汉奸聚在一起,个个面色惶惶。
“祸事!天大的祸事啊!”王克敏搓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额上冷汗涔涔,“这个吴道时,简直是疯了!他怎么敢……怎么敢对松室机关长下如此毒手!”
王揖唐瘫坐在太师椅上,拿着手帕不停擦汗:“谁能想到他如此不计后果!这下可好,日本人震怒,万一他们不管不顾,真要动武,这北平城还不乱了套?我们……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
他们既怕日本主子迁怒,更怕吴道时和军统的报复。王克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不行,我们不能坐视局势恶化。必须立刻去见田代司令官或者酒井参谋长,陈明利害!”
次日,王克敏等人便迫不及待地求见日军高层。在戒备森严的司令部会客室,王克敏对着面色不善的田代皖一郎和酒井隆,深深鞠躬,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惶恐:
“司令官阁下,参谋长阁下,请息雷霆之怒!万万不可因一时之愤而兴师问罪啊!”
他抬起头,脸上堆满忧虑:“那吴道时,绝非等闲之辈!他是军统的魔头,戴雨农手下的悍将!此人年纪虽轻,但心狠手辣,行事果决,且深得南京信任,在华北根基深厚。他手下掌控着庞大的特务网络,明的暗的手段层出不穷。昨日之事,虽看似鲁莽,实则……恐怕是他精心算计后的立威之举!”
王克敏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仿佛怕隔墙有耳:“阁下,如今华北自治正在关键时期,诸多事宜还需稳步推进。若此时与吴道时公开决裂,无异于逼虎跳墙。他若狗急跳墙,动用其潜伏力量,在北平城内制造混乱、暗杀要员,后果不堪设想啊!届时,不仅帝国在华北的布局受挫,就是各位阁下和我们的安全,也难有保障!”
他看了一眼酒井隆,见对方若有所思,便继续加码:“况且,正如参谋长阁下所虑,吴道时给出的借口十分刁钻。我们若强行指认,无确凿证据,反而落人口实。依卑职浅见,此事……此事只能暂且记下,暗中搜集证据,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维持表面和平,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连同军统势力连根拔除,方为上策!”
王揖唐也在一旁帮腔:“是啊,司令官阁下,小不忍则乱大谋。吴道时此举,意在挑衅,逼我们出手。我们若反应过激,正中其下怀。不如外松内紧,徐徐图之。”
田代皖一郎脸色变幻不定,胸中怒火难平,但王克敏等人的话,以及酒井隆之前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他一部分冲动。他深知华北局势的复杂性,也明白暂时隐忍的必要性。帝国的大业,不能因一时意气而受损。
最终,在经过激烈的内部争吵和权衡后,日方高层强压下了立即进行公开军事报复的冲动。他们对外的口径统一为“松室机关长突发急病,正在治疗”,暗地里则加紧了对吴道时和军统北平站的监视与渗透,并将这笔血债牢牢刻在了心中的复仇名单上。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更加汹涌。吴道时这石破天惊的一刀,虽然暂时斩退了日方明面上的咄咄逼人,但也彻底暴露了他的强硬立场和强悍手段,将自己和整个吴家,乃至北平的抗战力量,都推向了更加凶险莫测的漩涡中心。日本人暂时的退让,并非畏惧,而是为了更精准、更致命的报复蓄力。北平的空气中,火药味愈发浓重,一场更大、更残酷的暗战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
松室孝良被断臂事件后的第叁天,北平的天空阴沉得如同浸透了墨汁的棉絮,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紫禁城的飞檐之上。
砺锋堂书房内,却异样地维持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平静,仿佛窗外酝酿的雷霆风暴与这方寸之地全然无关。唯有壁炉内偶尔爆开的炭火轻微噼啪声,才划破这片刻意维持的沉寂。
吴道时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批阅着卷宗。目光沉静如水,落在纸面上的字迹时,专注而冰冷。那日什锦花园内溅起的血光,似乎未曾在他心底惊起半分涟漪,至少,从他此刻波澜不惊的脸上,窥不见丝毫痕迹。他握笔的手指稳定有力,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均匀的沙沙声。
一阵极轻的叩门声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陈旻推门而入,步履无声,低声道:“处座,顾兰因先生来访,言有要事相商。”他略一停顿,声音压得更低,“是从后花园角门悄悄进来的,十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