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王妃,请自重 > 第148章莲心传情(第1页)

第148章莲心传情(第1页)

辰时正。

穿过祥云雕花窗棂的日光,在地毯上映出一朵朵祥云图案。

但冬日软绵无力的晨阳,除了能让御书房显得更亮堂一些,并未带来多少温暖。

昭帝坐在龙榻之上,朝会时勉力挺直的腰身,此刻已彻底坍塌,两个时辰内,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周悲怀坐在下首侧边的锦墩之上,默默无语。

旁边,却有位小老头正在高大的书架前翻东西,原本摆放整齐的典籍书册被他搞的一团糟…………………

“诶,小伊,我记得你这里有《夏史》,手抄本《宁史》以及《国朝密录》,怎都找不到了?你放哪儿了?”

被唤作小伊的昭帝迷茫、迟钝的转过头,下意识道:“都放在转角甲辰暗格里…………………”

“哦?真他娘能藏,怪不得我找不到。”

老头兀自嘀咕两句,去暗格内取了自己要找的史书,重新将这几本吴国禁书放在了书架显眼的位置。

再后退几步打量一番,确定旁人一眼就能看见书脊上的书名,这才满意的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尘土。

昭帝盯着他瞧了一会,思绪渐渐清醒…………………怪不得今晨朱雀门事发时,皇城内的四大御侍卫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只怕早已成为了他手下亡魂。

昭帝叹了一声,将浑浊双眼投向周悲怀,竭力保持平静的语调带有一丝压抑下来的悲愤,“国师!朕可曾薄待于你?”

周悲怀似有些许愧疚,垂拱手道:“陛下不曾亏待于我。”

“那国师为何挑拨他们兄弟三人手足相残!让朕无端承受晚来丧子之痛!”

声音不自觉高了一度。

周悲怀跟着一叹,“陛下,归德十七年,陛下便与微臣、太兄议定,日后由仁王继承大统,但此次仁王归国途中,陛下放任德王、睿王行刺仁王在先。仁王归京后,陛下态度暧昧。。。。。。”

南昭归德十七年,正是吴国正统三十年,昭宁、丁岁安出生的第二年。

“仁王无子!”

昭帝几乎的低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也就是为何迟迟不肯立仁王为皇储的真正原因。

立一个无后皇储,未来有大隐患。

“陛下。。。。。。”

“酸儒,你和他废那么多话作甚!”

正抻头凑在一副仕女图前欣赏画作的老头忽然打断了周悲怀,转头便道:“小伊,当初你上头三位兄,你莫非忘了你是怎么继承了昭国大统?”

已好多年没被人这般呵斥过的昭帝,面部肌肉微微一抽。

但早年积攒在内心深处的敬畏也被老头斥了出来,木坐片刻,竟主动朝老头拱了拱手,“太兄,当年自然是仰仗兄长和周先生,朕才能。。。。。。我才能侥幸登得帝………………

老头不等他把话说完便道:“那不就得了!当年我帮你除掉你几位兄长时,你怎么不说挑拨你们手足相残?得了便宜便别卖乖!你既然答应过将来传位于大郎,便要遵守诺言。”

周悲怀大概是想给昭帝留几分颜面,忙接过话茬,“陛下,事已至此,不如先………………”

霸道老头阿太,却再次打断周悲怀,蛮横道:“小伊,你即刻下诏,册立仁王为太子,年后禅位。再让你儿子给你修间好宫室,找些美妇,好好享乐去吧。”

大昭神武元年,腊月初七。

‘朕承天命,夙夜惕厉,惟恐德薄。然教化未彰,致骨肉生隙,实朕之过也。逆子德王睿王,不念天伦,阴结党羽,于腊月初七晨犯阙朱雀门,刀兵直指宫阙,几危社稷。

长子仁王,临危受命,率忠义之士奋击逆党,亲斩二逆于宫门之外。雷霆荡秽,日月重光,使宗庙得安,江山复…………………

昭帝下诏,既定性了德、两王犯上谋逆的事实,又表彰了仁王勇孝。

圣旨一出,云州哗然。

主要是仁王曾以怯弱愚笨著称,前后反差太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