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第1页)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第1页)

长安自来到这里,从昏迷中醒过来后,就偶尔会出现心绞痛,最开始时,她还同发财开玩笑,说这次终于要长点心了。当时发财又哭又笑的,“什么点心?比巧克力好吃么?”长安也笑,说肯定没有,巧克力才是最美味的。可后来,一人一统就渐渐笑不出来了。心绞痛不是因为原身受伤,而是形影不离的跟着长安,并且在她每次出手改变预定走向后变得更严重。她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哪怕不敢过多依赖那些超前的知晓,可她到底是做了许多超出预知的事情。可痛着痛着,长安就习惯了,虽然依旧小心翼翼的,但也摸索出一些规律,减少干预还未出现的危险,只抓着改变已经露出蛛丝马迹的事情。无论是炸毁琴岛港口外的敌舰,还是改变淞沪一战的惨烈历史,长安都是在已知危险靠近的时候才做出反应,力求每一次都竭力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平衡,既要达成目标,又要避免直接撼动那些关键的节点。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对的。之前数次心绞痛,都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尽管也出现过晕眩和短暂的昏迷,也都很快醒来。这一次的昏迷,却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为了铲除春祥这个巨大的隐患,长安终究是提前干预了太多。历史上本应造成巨大破坏的叛徒,被她提前揪出清除,这本该是好事,却似乎触动了某种无形的禁忌。是反噬。心脏的绞痛一阵紧过一阵,比之前数次更为严重,像是这个时空的规则终于忍耐到了极点,给她的严厉警告。冰冷的触感从地面蔓延至全身,长安的意识不知在黑暗中漂浮了多久,才被胸腔里撕裂般的痛楚拽回。她蜷缩在冰冷的地板上,咳出的鲜血在袖箭旁凝成暗红的痂。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五脏六腑,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碾过。长安大口喘息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唇边还残留着腥甜的血迹。窗外已是天光微亮。江水依旧不知疲倦地奔流,带走了一个叛徒的性命,也见证着她为此付出的代价。长安试图撑起身子,可一阵剧烈的眩晕和虚弱感猛地将她拽回地面。她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身体内部某种东西正在碎裂和流失。就像是一盏油的灯,灯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燃烧殆尽。长安低下头,看着自己摊开的手掌,指节似乎比往日更显嶙峋,皮肤也失去了一些光泽,透出一种不健康的苍白。这不是外伤,也不是急病。这是根基的损毁,是生命力的急速衰败。这种衰败,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受伤,是根源性的枯竭。是这个时空的规则,正以最残酷的方式,向她这个变数征收着高昂的代价。长安躺在地上,积蓄了许久的力量,才再次艰难地爬起,目光落在地板上那团不易察觉的暗褐色血迹上。她端来一旁的脸盆,里面有一层浅浅的清水。半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直到那块木质地板恢复原本的颜色,仿佛昨夜那惊心动魄的代价从未发生。做完这一切,长安已气喘吁吁,汗水浸湿了内衫。放脸盆的时候,她看向镜中,里面的女子面容依旧年轻,眼神却沉淀了远超年龄的沧桑与疲惫。更重要的是,那眉宇间萦绕的一丝若有若无的死气,让长安自己都感到心惊。时间不多了。长安再次意识到这残忍的一点。一个决定在她心中迅速变得清晰又坚定,如果注定要为此付出生命,那么这残存的时光,绝不能浪费在小心翼翼的隐藏和无谓的苟延残喘上。既然代价已经付出,那不如让这代价变得更有价值。长安靠在床头,强忍着眩晕,在心里整理已知和未发生的信息碎片。敌军在华战线拉长,资源日趋紧张,国内矛盾激化严重。一直被当局当做救命稻草的美虽未正式参战,但对渝城的援助正在逐步增加,并且对外的石油和钢铁禁运,更是像一道绞索,缓缓勒紧了日寇的战争命脉。按照她所知的历史轨迹,敌人狗急跳墙偷袭珍珠港,试图夺取战略主动,从而改变战争走向的那个节点,还要在数年之后。然而历史的惯性似乎也因她的干预产生了微妙偏移。她从零星的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中,拼凑出让人不安的迹象。许是同盟国的压力,许是当局抵抗有效,让美看到了援助的回报,于是更加亲密,所以日海军最近有着异常的调动频率,针对太平洋海域的情报搜集活动也愈加频繁。再加上日国内舆论对南进策略愈发急切的鼓吹,种种迹象都表明,那个疯狂的冒险偷袭计划,正在被加速推上日程。长安喃喃自语,“既如此,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个疯狂而决绝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成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她的身体或许已无法亲临前线搏杀,但她脑中那些超越时代的东西,尤其是关于无线电信息传递乃至早期计算机逻辑的知识,是她最后,也是最强大的武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长安以养伤和总结沪市行动经验为由,深居简出。她利用这难得的静默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一项孤注一掷的计划中。白日里休息,夜深人静时就回到空间,凭借记忆绘制出这个时代无线电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改良方案,重点在于信号的远程稳定传输,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加密与破译对抗。她甚至勾勒出一些简陋但超越时代的自动信息处理设想框图,这几乎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概念,虽然以当下的工业水平几乎无法实现,但其思路足以启发顶尖的电子工程师。她将这些凝聚了未来智慧结晶的图纸和说明,一笔一划的写下来,整理成册。甚至还根据当下的境况,写了一份冷静到残酷的陈述,她明确指出太平洋战争的必然,以及如何提醒对方,获取相应的政治资源。当李知凡忙完两党会谈,见到了阔别数日后的长安时,震惊到失语。在他从江城去往渝城之前,还来看了长安,当时长安还只是卧床休养,并没有如今这样垂垂老矣的模样。尽管在回来的路上,已经知道好几个医生都束手无策,但这个样子的长安,还是让他无法接受。李知凡:“长安,你……”长安:“什么时候动身?”李知凡看着手中那厚厚的纸张,再看着眼中闪着光的长安,眼圈瞬间就红了,“很快,很快就启程了,你再坚持坚持。”长安:“我一定坚持。”李知凡知道是青金级,不易拖延,当即又带着长安给的各种数据分析和资料召开了核心机密会议,随后又汇总从不同渠道搜集上来的情报,在经过了缜密的分析和判断后,对方再次启程赶赴渝城。历史的车轮,终究因为一颗顽强介入的石子,发生了微不可察却又影响深远的偏转。半个月后,南方局收到了来自当局方面一份意外的合作清单,上面包含了之前一直拖延的先进无线电设备医疗物资,以及允许我方技术人员参与美方提供的某些培训项目的条款。虽然核心的政治承认依旧艰难,但实质性的援助通道却被撬开了一道更大的缝隙。而此时的长安,正随着大部队在撤回关中的路上。队伍渡过黄河,踏入陕北高原时已是初冬。凛冽的干风卷着黄土扑面而来,远处的塬梁峁呈现出一种苍凉而坚韧的轮廓。与江城和沪市的潮湿不同,这里的天高阔,地广袤,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粗粝的生机。长安的身体在这段颠簸的路途中进一步衰败。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骡马拉着的板车上,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依旧抵不住从骨髓里透出的寒意。咳嗽愈发频繁,咯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但她清醒时,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始终亮得惊人,默默远眺着这片革命的圣地。抵达延安后,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将她安置在山下一处僻静的窑洞里,阳光能透过窗棂照进来,便于休养。安顿下来没几天,长安便主动找到了负责后勤和医疗卫生的同志。她拿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面是土法制作青霉素的详细流程。“这是极其简陋的版本,”长安的声音微弱但清晰,“效果远不如提纯的成品,而且有过敏风险,必须做皮试。但在没有药的情况下,对付一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外伤感染,也能救急,能多救回几个战士的命。”面对众人的关怀和劝阻,她坚持要亲自示范。在窑洞前临时垒起的土灶旁,她指挥着几个挑选出来的卫生员,用玉米汁和瓜皮等作为培养基,小心翼翼地分离青霉菌。每一个步骤,她都讲解得极其耐心,尽管说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口气。她瘦削的手腕连搅拌的勺子都几乎握不稳,需要卫生员扶着才能完成动作。在场的所有人,看着她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看着她因用力而泛出不正常红晕的脸颊,眼眶都忍不住湿润。这不是在传授技术,这是在用最后一点生命力,为战友们铺一条从死神手里抢人的路。土青霉素的试点制作在严密指导下开始了。除此之外,她还根据记忆,整理了一些简易的野战急救技术,比如更有效的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技巧,甚至还有利用当地材料制作简易消毒剂的方法。做完这些,长安也没有停下。她意识到在敌我交织封锁严密的环境下,可靠的情报传递比黄金更宝贵。她又找来了负责情报交通的同志,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她系统地讲解了死信箱的设置与运用。“地点要寻常,不易被破坏,且便于观察是否被触动,墙缝树洞桥墩,甚至特定的坟头砖下都可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取信和放信的时间要错开,路线要不同,避免被蹲守。”她不仅讲解原理,还画出了多种示意图,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策略。这些来自未来情报工作的成熟经验,让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也茅塞顿开,大大提升了情报网的安全性和效率。她还对现有的无线电收发设备,提出了一些基于当前条件的改良建议,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却在实战中提升了通讯的稳定性和隐蔽性。长安就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拼命地释放着最后的光和热。窑洞成了一个小小的无声的课堂。来来往往的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只言片语的指点,却往往受益无穷。人们都知道,山下住着一位从敌后回来的战友,身子很差,但懂得极多,她是在用最后的时间,把脑子里的宝贝一点点掏出来,留给这片土地和这支队伍。李知凡从渝城带回合作取得进展的消息时,直接来到了长安的窑洞。他看到长安靠在炕上,正轻声对战士讲解如何利用星象和地物在夜间辨别方向,脸上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宁静。等到战士们敬礼离开,李知凡才走上前,将好消息告诉她,包括援助物资已经在路上,以及美方虽未全信但已提升戒备的情况。长安倚在炕上,灶膛里塞满了木头,炕上暖烘烘的。而窗外,却是山雨欲来,风暴正在悄然凝聚。她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那注定将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雷鸣,提前炸响。轰隆!阵阵响雷劈在了长安的窑洞上空,长安置若罔闻。窑洞外的雷声尚未停歇,放置在床头的无线电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摩尔斯电码。长安猛地睁开眼,眼底闪过一丝亮芒,随即被剧烈的咳嗽淹没。她靠在炕沿,指尖在空中虚划,仿佛在触碰无形的屏幕,脑中关于无线电加密与指挥系统接入的知识,正化作一串又一串复杂的代码,通过发财临时搭建的通道,穿透时空的阻隔,悄然渗入美太平洋舰队的指挥网络。长安的身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皮肤下的血管仿佛在痉挛,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从肺腑里扯出碎片。当最后一串代码发送成功时,长安猛地喷出一大口鲜血,溅在炕边的土墙上,像一朵凄厉的红梅。李德胜和李知凡赶忙将长安扶起,二人都不问她刚才的异样动作是为何,只是一个劲的鼓励她,说医生很快就来了,说胜利也很快就到了。长安气若游丝,“两个山洞……”李知凡:“放心吧,已经挖好了,绝对保密。”长安喘着粗气,暂时闭上了眼睛小憩。李德胜大概猜到了长安在等什么,就把自己屋里的收音机和电台搬了过来,时时刻刻播放国际消息。长安每日就在半睡半醒间听着,始终强撑着一口气。三日后,一条消息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美在反击被偷袭后,向日投放了两枚小男孩,且投掷范围远超原定计划,覆盖了日岛大部分区域。剧烈的爆炸摧毁了其工业基地与军事设施,大半个岛屿沦为废墟,日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彻底丧失了向外侵略的能力。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时,延安上下一片欢腾。长安终于长舒一口气,顶着阵阵雷声让李知凡将她背到挖好的隐蔽山洞里,然后红着眼和对方做了最后的告别。长安颤巍巍的敬了个礼,再也说不出一句话。雷声越来越凶猛,劈在山头上,将半个山顶都削平了。李知凡拍去一身的尘土,在李德胜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被长安数次叮嘱视为禁区的山洞。推开石门的瞬间,二人都红了眼眶,长安早已气绝。山洞里整齐堆放着庞大的物资,大量的粮食罐头,治疗传染病的疫苗,用于修建基础设施的工程图纸,改良土壤的化学肥料……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时代最急需的珍宝。而另一处山洞里,则装满了无数超越时代的物品,饱满的高产稻种和小麦种子,一箱箱封装完好的抗生素和止痛药,还有厚厚的书籍,从现代工业制造原理到先进农业技术手册,从基础电子电路设计到现代战争战略战术,从基础计算机知识到芯片光刻机的研制,甚至还有先进的单兵武器和小型通讯设备,以及整套的武器研发制造手册。阳光透过山洞的缝隙照进来,落在那些物资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山洞口的废土之下,有一粒种子已经发了芽。:()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