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水上的浮飘目不转睛,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说话的声音大了,把鱼都吓跑了。
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把霍青看笑了。
也是因为头一次钓鱼,所以真的上鱼的时候两人也格外兴奋。霍青中途回家了一趟给两人添水,等他拿着灌满水的竹筒回来的时候,隔得老远都能听见江云苓上鱼的惊呼与欢笑声,连霍文也高兴的小脸通红。
别说,钓了两天鱼,收获还真不少。
也不知道是河里的鱼经了一冬天的冰冻都饿坏了还是格外优待江云苓和霍文,两人钓了两天鱼,一共钓上来一条差不多三斤重的鲤鱼和两条一斤多的鲫鱼,霍青也拽上来一条两斤多重的草鱼,其他体型比较小的杂鱼也钓上来一些。
小杂鱼不比那几条大鱼能卖钱,于是江云苓便把小杂鱼留下给自家吃,又送了一条鲫鱼给大伯家,其余的在家找了个木桶养了起来,准备等开集那天让霍青一起拉到城里去卖钱。
冬日里鲜鱼的价格卖的贵,平日里一斤十文的草鱼,如今都能卖到十三文一斤了,鲤鱼更贵,能卖到十五文,他们钓的这几条鱼加起来能卖不少钱呢,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年初五,霍青推着板车,带着钓来的鱼和过年时江云苓炸的那些猪皮膘去县城里开摊了。年俗讲究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所以县城里大多数铺子也都选在这一日开门做生意,也是讨个彩头。
没出十五都是年,因而开集以后,霍青肉摊子的生意也很不错,不止猪肉,带来的三条鱼也一个上午卖光了,得了一百多文钱,猪皮膘也不断有人来问价。
年初六,村口搭起了大戏台子,请了戏班来村里唱戏。这已经差不多成为附近几个村子的惯例了,几个村子轮流来,既是过年热闹,也是一个村的脸面,要是轮到哪个村时不请,还会让人觉得这个村里人日子过得不好,日后嫁娶时都得多衡量一番。
去年的大戏是在上河村唱的,今年轮到杨溪村了,陆明远自然不愿低人一头,于是早早就叫好了戏班子。
乡下人平日里也没什么能消遣的,唱一次戏已经算是难得的热闹了,于是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早已呼朋唤友,说好了初六一起到村里看戏。
霍长宁也拉着江云苓去看,他最爱看戏文,难得今年在自己村里演,他一早便拉着江云苓到戏台子前放好了小马扎,还笑道:“今年总算轮到咱村了。”
话落,他又鼓着脸对江云苓抱怨道:“苓哥哥,你不知道,往年在别村演的时候,为了能占个好位置,我娘他们半夜就起床了,今年难得不用跟人抢了,就在咱村口,近近的,中午还能回家吃个饭呢。”
闻言,江云苓也笑了。
就这样,年节里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天。
同村里简单的吃碗元宵不一样,每年的正月十五,县城里都热闹得很,不止会挂花灯,还有猜灯谜,还有舞龙舞狮和各式各样的杂耍表演,又热闹又漂亮。
霍青一早就说了,今年要带着江云苓和霍文到城里看灯会去,霍长宁和霍启一家听了也说一起,至于霍铁山和李氏,他们说他们年纪大了,就不和年轻人凑这个热闹了,让他们好好玩儿,夜里别太晚回家就成。
花灯得入夜以后点起来才好看,于是几人趁着天还没黑之前早早的在家吃过了晚饭,吃完饭正好出门。
家里有驴车,霍启便说赶驴车去,然而人太多了,两家人加一块足足有六个大人和小雪一个孩子,一架驴车坐不下,于是霍青和江云苓便道他们俩便不坐驴车了,走着去。
原本霍长宁听说江云苓不坐驴车之后便说说他也不坐了,陪着江云苓一块走。
然而霍文的目光在自家大哥和江云苓的身上转了一圈,忽然福至心灵,推着霍长宁往驴车走:“长宁哥,你还是同我们一起坐驴车吧!你不是说想到城里猜灯谜换彩灯吗?今天城里那么多人,别去晚了彩灯都被人换完了。”
霍文又道:“十五灯会我还没去过呢,你带我走走。正好你刚才不是还念叨说去年灯谜太难了,今年我帮你猜,一定给你换个大的回来。”
霍长宁被霍文推着上了驴车,一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然而听说他要帮自己猜灯谜以后一下便忘了别的,于是坐在驴车上对江云苓挥了挥手,还笑眯眯道:“苓哥哥,那我就在城里等你!你放心,一会我肯定猜多几个灯谜,给你也带一个大灯笼回来!”
闻言,江云苓也笑着点了点头,哄他:“行,那我就等着你的大灯笼。”
霍启也同霍青说了一声,然后甩了下手里的鞭子,驴子迈开蹄子往前走。见状,霍青也对江云苓道:“我们也走吧。”
“嗯。”江云苓弯了弯眼,走在霍青身边。
县城江云苓已经去过不少次了,然而这一次不是赶着去买卖东西,而是纯粹去玩儿的,心情自然不一样,霍青也少有这么闲适的时候。
两人都不赶时间,于是步子也迈的不紧不慢。
天渐渐黑了,然而路上的人却不少。各村去县城里看灯会逛集子的人不少,大家伙说说笑笑的,不时便有三两个人结伴从身边走过,甚至还碰上了几个同村的人和他们打招呼。
人多,再加上霍青在身边,即便是天黑了江云苓也不害怕了。
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聊,一会说起去年的这个时候都在做什么,霍青又问江云苓在兴宁镇时元宵节是怎么样的,于是江云苓也笑眯眯地将嘉陵那边的元宵情景说给他听。
有人陪着聊天,这一路也不觉得远了,等他们到了白柳县城的时候,天边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了。
还没进城呢,光是在外头就已经听到里头的喧闹声。挑着箩筐准备进城兜售干果杂货的汉子,牵着孩子的同别家聊的正欢的妇人,赶着牛车来凑热闹,正好奇的四处瞧的一大家子一个个在城门口排着队准备入城。
吆喝声,叫卖声,笑声,声声往耳朵里钻。
霍青和江云苓也上前站在了队伍的末端排起了队。
等进了城就更是热闹了。街面上人声鼎沸,比年前赶大集的时候人还多,长街两边,各式各样的花灯已经点起来了,铺子屋檐下,小摊的摊位的前,各色灯火交织着,从街头一直蔓延到巷尾,一眼过去五光十色,艳彩非凡。
人太多了,为防着偷子,也怕被人流冲散了,江云苓一直紧紧跟在霍青身边,霍青也护着他往前走。一路上,不停有各色街头小吃的香味飘来。
每逢这种大集上,卖吃食浆饮的总是最多的,江云苓和霍青站的地方旁边就是一个卖炸货的小摊。
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见他们看过来,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熟练的招呼道:“大兄弟,来份炸果子不?新鲜热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