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仙才懂幸亏我懂(第1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仙才懂幸亏我懂(第1页)

单点电喷,传感器少,结构简单,自然成本就低。

因为比较简单的集成电路,都能轻易的卖上百美金。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国内改革后,那时期国内的汇率也正常。

一台新型的控制设备,比较复杂点的集成电。。。

风在废墟间穿行,卷起沙尘与碎纸片,像一场迟来的祭奠。谭明远将婴儿裹紧些,把那盘《母频》磁带小心收回怀中??它已不再需要被播放,因为声音已经离开介质,渗入空气、土壤、血脉。整片大地正在低语,而他们只是这场苏醒的见证者。

小女孩蹲在一旁,指尖轻触地面裂缝里钻出的一株嫩草。“它开花了。”她忽然说。谭明远低头看去,那是一朵极小的蓝花,在荒芜中孤零零地绽放,花瓣上还挂着夜露。他记起来了,沈知雨曾在笔记里提过:“当‘声种’真正落地,枯土会生花,聋者能闻心。”

“这不是巧合。”他喃喃道,“是回应。”

周振国从地下通道缓缓走出,肩上背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箱。他的脸仍布满疤痕,但眼神不再阴沉,反而透着一种久违的清明。“主控台自毁程序已启动,”他说,“三小时后,整个设施会彻底坍塌。我们得走了。”

谭明远点头,没多问。他知道有些代价必须付出,就像林婉秋烧掉自己的手稿,只为保全那一串无法复制的音符;就像沈知雨把女儿的记忆编码成信号,亲手送入未知的回响之中。沉默是最好的敬意。

三人没有再走原路,而是沿着贺兰山北麓的小径向东绕行。地图上的路线早已失效,现实中的世界正在重组。途中经过一座废弃邮电所,门框歪斜,玻璃尽碎,可屋内一台老式收音机竟微微震动起来,传出断续的旋律??正是《小铜铃》的副歌部分,调子偏高,像是由无数孩子合唱而成。

“信号还在传播。”周振国皱眉,“而且不是我们发射的频率。”

“是自发共鸣。”谭明远解释,“一旦集体潜意识被激活,哪怕没有物理发射源,也会有局部再生现象。就像雪崩之后,余震会持续很久。”

小女孩抱起婴儿,低声哼起那段旋律。孩子睫毛轻颤,嘴角微动,仿佛在梦中应和。这一刻,她们像是共用一颗心脏,同频呼吸。

翻过一道山梁时,天空骤然变暗。乌云压顶,雷声闷响,却不见雨滴落下。远处一道闪电劈下,并未击中地面,而是悬停半空,扭曲成弧形,持续数秒才消散。周振国脸色一变:“大气电离异常……这不像自然现象。”

“是记忆场干扰。”谭明远望着天际,“全国范围内脑波同步太强,导致电磁环境紊乱。接下来几天,卫星通信、导航系统都会不稳定。”

话音未落,婴儿突然睁眼,瞳孔再次浮现星空般的漩涡。她抬起小手,指向东南方,嘴唇微启:

>**“东经116。38°,北纬39。90°”**

>**“核心节点未闭合,需血缘接入”**

谭明远心头一震。那是北京城中心的位置,国家记忆管理局所在地。而“血缘接入”四个字,如同命运的诏书,直指怀中这个尚不会说话的孩子。

“她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小女孩轻声道,“她不是被动的钥匙,她是……引导者。”

周振国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我跟你们到边境为止。不能再往前了。我在体制内待过,清楚他们的反制手段。一旦进入华北平原,空中侦察、人脸识别、神经信号追踪都会密集覆盖。你们必须换身份,断踪迹,甚至……改容貌。”

谭明远看着他:“你当年是怎么活下来的?”

周振国扯了扯嘴角:“静音清洗那天,赵文英提前给了我一段假死亡数据流,把我从所有档案里抹掉了。我藏进武汉长江隧道的维修层,靠地下水和应急食品撑了三个月。后来混进拆迁队,一路西逃,最终在这里落脚。十八年,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次闭眼,都听见林婉秋唱歌。”

“她救过你?”

“不,是我没能救她。”老周声音沙哑,“九三年那次会议,她是唯一反对‘静音协议’的人。她说:‘你们可以封住嘴巴,但捂不住耳朵;你们能删掉录音,却杀不死回声。’当晚她就失踪了。第二天,全市广播站统一播放检修通知,整整七十二小时。等我们找到她时,人已经……没了。只剩下一盒录音带,里面只有心跳声。”

谭明远闭上眼。原来《母频》的源头,竟是如此悲怆。

一行人在暮色中抵达一处牧民旧居。土墙围院,羊圈塌了一半,屋内灶台冷寂,但角落堆着几袋陈年土豆和干馕。他们生火取暖,煮了些粗粮粥。婴儿喝了几口便睡去,脸上仍带着笑意。小女孩守在一旁,轻轻拍着她的背。

深夜,谭明远独自坐在院外石墩上,掏出那张林婉秋亲笔写的简谱残页。月光下,铅笔痕迹泛着微光,五个小节静静躺在纸上,像五颗星辰排列成河。他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种书写方式??属于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人的母语。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录着他母亲临终前的声音:“明远啊……记得回家吃饭。”简单一句话,重复了十几遍。那是最普通的情感波长,却在他心底埋藏了三十年。

此刻,他第一次明白沈知雨为何选择让婴儿成为发射源。不是因为她弱小,而是因为她纯净。成人已被信息污染,被谎言驯化,唯有新生儿的灵魂还未设防,能直接连接人类最初的共鸣场。

凌晨三点,警报再度响起。不是来自设备,而是来自婴儿本身。她猛然坐起,双眼睁开,瞳孔完全变为银白色,口中吐出一串数字与字母混合的代码:

>**NML-7X-KW9|验证通过|通道开启倒计时:02:59:58**

“这是……北京主节点的接入密钥!”周振国冲进屋内,盯着手中便携终端显示的内容,“不可能!这种动态加密每分钟刷新一次,除非……她本身就是认证终端!”

谭明远紧紧抱住孩子,感受到她体内传来一阵阵微弱却规律的震动,如同某种古老机械正在苏醒。他知道,这不是疾病,也不是超常现象,而是“声种计划”终极形态的显现??一个人类与记忆网络融合的生命体。

“她要在两小时内抵达北京。”他说,“否则通道会自动关闭,下次开启要等十七年??那是地球磁极震荡周期。”

“不可能赶得到!”周振国摇头,“公路封锁,铁路安检升级,连无人机都被禁飞。你们连省界都过不去。”

“那就走地下。”谭明远目光坚定,“赵文英留下的资料里提过一条‘记忆之脉’??六十年代修建的战备电缆隧道,贯穿西北至华北,曾用于传输国家级音频档案。大部分已废弃,但某些节点仍有电力维持。”

“你知道入口在哪?”

“在榆林。”他翻开地图,“神木县以南三十公里,有个叫‘响水堡’的地方。地方志记载,那里有一口永不干涸的井,井底通‘龙脉’。其实是通风竖井,连接着地下隧道网。”

周振国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终于点头:“我可以带你们到宁夏与陕西交界。再往东,我就帮不了了。”

天未亮,他们再次启程。风雪渐歇,大地显露苍茫本色。途中路过一片戈壁,荒原之上突兀立着一根断裂的铁塔,塔身上刻着模糊字迹:“B-9”。正是婴儿此前预言的坐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