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没钱怎么当明星 > 第二百四十章 先发制人(第1页)

第二百四十章 先发制人(第1页)

资历。

是压在人类文明体系的几座大山之一。

华夏的资历文化追溯自古代官僚体系,从早期儒家‘长幼有序’观念开始,北魏的停年格到唐代的循资格,一直到现代社会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

林小树站在天火偶像学院的入学仪式上,手里攥着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指节微微发白。台下坐着几十个和他曾经一样的年轻人??有从职高辍学后靠送外卖维持生计的少年,有在县城话剧团跑了十年龙套却无人问津的女孩,还有因为方言口音太重被所有选秀节目拒之门外的农村青年。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星光熠熠的幻想,只有一种近乎倔强的渴望:我想试试。

主持人念到他的名字时,全场安静了一瞬。不是因为他多有名,而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谁??那个用一部短剧撕开命运裂缝的人,那个把母亲的手裂和父亲的烟头拍进镜头里的林小树。

“请林小树同学发表感言。”

他走上台,没拿稿子,也没看提词器。灯光依旧刺眼,但他已经不怕了。

“三年前,我坐在昭通老家的土炕上,用一台二手MP3听周杰伦的《稻香》。那时候我觉得,明星是住在电视里的神仙,而我是连电都交不起的凡人。”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后来我发现,其实神仙也会摔跤,凡人也能说话。只要有人愿意听。”

台下有人轻轻鼓掌,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最后汇成一片潮水般的掌声。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冲锋衣的女孩被人拦在门外,正死死抱着一台老旧DV机不肯松手。“我就说一句话!林小树!我是李春梅!你记得吗?小学五年级我们一起演过课本剧!”

卫正皱眉示意保安放行。女孩冲进来,眼眶通红:“我不是来蹭热度的……我是来报名的。我拍了三十集《山沟里的语文课》,讲我们村孩子怎么靠一本破字典学普通话。可没人看,平台说我‘内容枯燥’‘不具备商业价值’。”她举起DV,“但我爸说,你说过,真实的东西总会有人懂。”

林小树走下台,接过她的机器,打开屏幕。画面晃动,音质粗糙,但镜头里那些冻得通红的小脸、歪歪扭扭写在墙上的拼音字母,像一根针扎进心脏。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李春梅。”

“春梅姐,”他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当年你说长大要当央视主持人吗?”

女孩愣住,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当天下午,王曜收到一份紧急提案:由林小树牵头成立“素人影像扶持小组”,首批试点项目即为李春梅的《山沟里的语文课》系列纪录片,并申请接入星空平台首页推荐位。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周曼翻着数据报表,眉头紧锁,“这个账号目前粉丝不到八千,完播率只有12%,算法根本不会推流。如果我们强行干预,等于打破自己定下的公平机制。”

王曜站在窗前,手指轻敲玻璃:“我们建立这套系统,是为了筛选价值,而不是扼杀可能性。你说完播率低,可你想过为什么吗?因为观众刷到一半就划走了??不是内容不好,是开头三秒没有‘爆点’。可教育类内容本来就需要沉淀,就像种子,不能要求它一秒发芽。”

他转身看向她:“如果天火只能捧出会炒话题的人,那我们和别的公司有什么区别?”

会议最终通过提案。三天后,《山沟里的语文课》第一集聚焦一个六岁女孩自学英语的过程上线。视频开头是雪地里歪斜的脚步印,画外音是稚嫩的声音反复念着“A-B-C”。没有剪辑特效,没有背景音乐,只有风声和翻书声。

播出十二小时,播放量破百万。弹幕刷满全屏:

#原来最动听的英文发音来自雪山深处#

#这孩子念的不是字母,是出路#

#建议纳入国家公益教育素材库#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官微转发并留言:“正在研究将此类民间教育资源纳入乡村教学补充体系。”

消息传来那天,李春梅打视频电话给林小树,身后站着十几个孩子,齐声喊:“老师好!”她哽咽着说:“他们现在管我叫‘春梅老师’了……以前村里人都笑我傻,说女娃读再多书也得嫁人。”

林小树看着屏幕,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偷偷塞给他一块糖,说:“你要替妈看看外面。”

他回了一句:“恭喜你,终于成了别人的光。”

与此同时,天火内部风波再起。

某匿名论坛突然爆出一组内部邮件截图,显示“沉没价值识别系统”曾多次绕过常规审核流程,为特定艺人提供流量倾斜。虽未点名,但时间线与林小树、黄圣衣等人崛起轨迹高度重合。标题赫然写着:《天火造神背后的黑箱操作》。

舆论瞬间炸锅。

“果然!我就说普通人怎么可能一夜爆红!”

“什么真实表达?全是剧本!连眼泪都是算好的帧数!”

“建议查一查王曜,是不是借着‘扶持草根’搞裙带关系?”

投资人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要求王曜给出解释。

发布会上,记者咄咄逼人:“请问您是否承认存在资源偏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