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御前女官 > 90100(第27页)

90100(第27页)

至于兵部尚书,皇帝自行提拔了一人。

户部对这次茶叶的利润直入内帑的事儿,也有不少争端,但因着女官多在户部挂职,只忠皇帝,相互牵连,户部竟也没能闹起来。

不过也还是有许多人递了辞呈,朝堂上又提起了先帝,皇帝最终让步,周敏和齐玉微进了中书,齐玉微任右丞相,左丞相暂缺,周敏任中书左丞,剩下的人,皆有皇帝亲自任命。

这场乱象以君臣双方各退一步终结,但明眼人都能瞧出,皇帝终于是露出了他的霸道,这一次权与权的对峙,皇帝赢了。

最大的依仗除了渐渐充盈的内帑,还有鸟铳,这个花大价钱弄出来的东西,成了关键。

从前先帝也说过,谁的拳头硬,谁才能说话算话,民间百姓如此,朝堂臣子如此,皇位,亦如此。

赵长宁看着宋环写来的信,忽然想起皇帝当初在她走前,说过一句话,“等你回来,或许会改天换地,你也会得偿所愿。”

她心里有些复杂,到底改换了什么天地,得偿了谁的所愿?

眼看皇帝已将权柄收拢,他还需要什么呢?好在这件事里,女官的作用不小,为皇帝的制衡之道出了一份力,她暂时不用担心此事。

也能明白皇帝并不想废止女官,但她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不让她回去,为什么重用安义?

她并未犯错。

赵长宁只能上折,请皇上派人前来协助,指名道姓地要云生。

可折子送上去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没回音。

赵长宁心里失望,但也深知不能乱动,多说多错,多做多错,她只能蛰伏,但云生怎么办?

期间明轩的信也来了,他倒是说的更为直白,说皇帝如今在朝中极为强势,与当初那个清冷温润的十四皇子相去甚远,今朝废止内阁,提拔心腹,不知是福是祸。

君与臣,到底应该怎么相处?

赵长宁也不知道,这事儿就连先帝都弄不明白,纵观史书,那么多皇帝,也没弄明白。

不过有一点她很明确,那就是她绝不想做胡狗儿。

他还重点提到了女官,“……十分便捷,各种手续文书的发放速度极快,没有吃拿卡要,没有言语讽刺,只有照章办事,女书令,我为你推举女官一事,摇旗呐喊。”

最后,他很感激赵长宁照顾云秋,等下次见面,他会亲手做一顿饭感谢她。

赵长宁得知他暂时不能回福建后,便专心的弄茶叶,甚至接替了明轩的一部分差事,和温玉一起修建港口。

也就是从她上折后,云生的信就断了,宋环也说打听不到云生。

不过也有好事,她请到了一位特殊的老师,是佛郎机人,专程为宫女太监们传授佛郎机的鸟语。

“若能将这门课程保持下去,将来礼部那些眼睛朝天,鼻孔朝天的人,总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姑姑,我盼着这一天。”

赵长宁不由笑了,宋环真的很让她省心。

就这么到了九月,六万斤茶叶从福建的港口出发,而明轩此时去了浙江,说是当地流传一种奇怪的教,要他前去镇压。

很快,日子又慢慢到了十月,天气转凉,听闻玉京的初雪已落。

一切都很正常,但又能让人觉得暗潮涌动,似乎有事要发生,可如今皇帝圣明,百姓安居,四海承平,能有什么事儿呢?

赵长宁一直上火,喝多少凉茶都没管用,她心头总有股不安,但怎么都想不出来会有什么事儿发生。

终于,玉京来了信。

“……三皇子溺亡,皇后神断魂殇,几乎疯狂,皇上大怒,宫中乱了,朝堂也纷纷攘攘……”

赵长宁捏着宋环的信,只觉震惊无比,但信里没有写三皇子为何溺亡,只含糊带过。

她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回京,也恰好就在这时,皇帝终于让她回京述职。

许婆婆也跟着收拾东西,但被赵长宁阻止了,“姑娘,我得跟着你啊,你自己哪会照顾自己?”

赵长宁摇头,很是坚决,“不行,这次回去的路上不安全,你带着云秋去浙江,不,你们就留在福建,等明轩回来,平时没事不要出门。”

高琮则是在她开口前就道:“我一定要跟你回去,我想回玉京,我留在这,会连累她们。”

赵长宁见状也不阻拦,带着他和鸟铳,还有雇来的两个壮汉,跟着船悄无声息上路了。

路边偶有停靠,也确实遇到了来杀她的,和被贬时的遭遇差不多,但这次没了将士的保护,她只能靠自己。

高琮一路上还得躲在她身后,不由很是愧疚,但一想到赵长宁说他连个鸟铳都不如,又气的理直气壮了,他不顾生死的跟着,赵长宁凭什么这么说他?

这一路上,还是他给她做吃的呢,虽然菜谱是明轩弄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