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名人之前的对弈中就有所预感,但是……这一招即便被冲断,却依旧靠在角上的行为、如果是寻常的人类棋手,绝对不希望主动把局势拖入这种局面吧。”
“哪怕是漫长的长棋制,也不会有棋手对“支离破碎”。。。
林知远回到家时,包子果然还冒着热气,装在牛皮纸袋里,压在门口的鞋柜上。他拎起袋子走进厨房,蒸腾的香气扑面而来??是笋丁鲜肉馅,他从小最爱吃的那种。江晚晴连口味都记得一清二楚。
他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放下。手机震动了一下,她发来消息:“吃完记得热杯牛奶,别空腹喝咖啡。”后面又补了个猫爪表情,像是怕他不听话。
林知远笑了笑,把最后一口包子咽下,照她说的倒了杯温牛奶。窗外阳光斜斜地洒在餐桌上,映出一圈淡淡的光晕。他忽然觉得,这样的清晨,比任何赛后采访都更值得被记录。
上午九点,他准时打开电脑,调出昨天对局的复盘程序。AI分析显示,第手的大飞虽有风险,但胜率波动不大,关键在于后续中腹的攻防处理精准,尤其是第68手“挖”的一手,直接封死了白棋所有的腾挪空间。职业棋评人已经在论坛发文称这一局为“林知远的觉醒之战”,认为他终于摆脱了过去过于保守的棋风桎梏。
但他没时间沉浸于赞誉。羽原健太的名字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那不是普通的对手,而是一个近乎偏执的棋道修行者。林知远点开对方近半年的比赛录像,一帧一帧地看。羽原执黑时喜欢以三三开局,迅速抢占实地,而后用极其细腻的官子蚕食对手信心;执白则常采用“宇宙流”变体,大模样作战中藏杀机。更重要的是,他在读秒阶段几乎从不出错,心理素质稳如磐石。
“你打算怎么应对?”江晚晴下午打来视频电话时问。她正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她的侧脸,睫毛投下细碎的影子。
“先模仿他的节奏。”林知远靠在椅背上,手里捏着一支笔,“羽原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技术,是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感。他能在你犹豫的一瞬间,把局面拖进他熟悉的轨道。”
“所以你要比他更快进入状态?”
“对。而且我得学会在他不犯错的情况下,主动制造错误。”
江晚晴点点头,忽然说:“你知道吗?我查过他。”
林知远一愣,“你查他干嘛?”
“闲着呗。”她笑,“羽原健太,21岁,东京大学文学部在读,父亲是京都老牌围棋道场的总教练,母亲是能乐世家出身。从小接受的就是‘胜负即修行’那一套。据说他房间里没有镜子,说‘不想看见自己’。”
林知远沉默了几秒,“难怪眼神那么冷。”
“可你不一样。”她看着他,声音轻却清晰,“你会因为一盘棋失眠,会为观众席上的我分心,会记得早餐要加几个煎蛋。这些‘不纯粹’的东西,反而是你的力量。”
林知远怔住。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一直以来,他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职业”??更冷静、更克制、更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可此刻他突然意识到,或许正是那些看似多余的牵挂,才让他在关键时刻敢于走出那一手“大飞”。
当晚,他破例没有立刻投入训练。而是翻出了高中时期的老相册。泛黄的照片里,他穿着校服站在市少年赛领奖台上,手里捧着一个塑料奖杯,笑得傻乎乎的。旁边站着父亲,一只手搭在他肩上,另一只手比了个“第一”的手势。
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压力,只知道赢棋很快乐。
他又翻到一张母亲在医院走廊等他的照片??那是他第一次参加职业定段赛失败后住院的日子。她坐在长椅上,手里攥着一瓶矿泉水,眼睛红肿。照片是父亲偷偷拍的。
原来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默默为他承担着输赢之外的情绪。
第二天清晨,林知远六点起床跑步,依旧跑到了第三个路口,手机准时响起。
“今天没带早餐。”江晚晴的声音带着笑意,“但我给你订了健身房的私教课,八点半,别迟到。”
“啥?”他差点被自己的呼吸呛住,“我什么时候答应健身了?”
“你上周体检报告出来了,体脂率偏高,心肺功能勉强及格。”她语气严肃起来,“国际比赛强度比国内大得多,羽原每天训练十二小时,你以为光靠脑子就能撑下来?”
林知远张了张嘴,最终只憋出一句:“你连体检报告都搞到了?”
“你妈给的。”她坦然道,“为了让你活得久一点,拿更多的冠军。”
八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健身房。私教是个身材精瘦的退役散打运动员,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棋手?听说你脑子好,但身体像泡面??软得很。”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林知远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体能训练。深蹲、跳绳、核心抗阻,每一项都做到极限。汗水浸透了运动服,手指微微发抖,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错。”教练拍拍他肩膀,“明天继续。”